-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振康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外科
-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有的则可能病情反复。 1.病因:自身免疫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动脉壁;遗传因素在发病中也可能有一定作用;感染如结核杆菌、链球菌等感染可能参与发病。 2.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晕、头痛、视力减退、肢体无力等症状。 3.诊断: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血管超声、CT 血管造影等来明确诊断。 4.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预后:治疗效果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和患者个体差异等。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大动脉炎虽然治疗有一定难度,但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还是有希望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
2025-03-20 00:1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多发性大动脉炎由于病程进展快,后果严重,诊断明确后,必须采取积极的有效治疗措施.1.非手术治疗由于动脉栓塞的病人常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患,因此,即使要施行急症取栓术的病人,亦应重视手术前后非手术治疗处理,以利改善全身情况,减少手术危险性,提高手术疗效.针对动脉栓塞的非手术疗法适用于:①小动脉栓塞,如下肢胫腓干远端动脉栓塞;上肢肱动脉远端的动脉栓塞.②全身情况严重,不能耐受手术者.③肢体己出现明显的坏死征象,手术已不能挽救肢体.常用药物有:纤溶,抗凝及扩血管药物.目前仍以尿激酶最为常用.可经静脉内注射,栓塞动脉近端穿刺注射以及经动脉内导管利用输液泵持续给药等三种方法.如能在发病后3天内开始治疗,可望取得良好效果.抗凝治疗可以防止继发血栓蔓延,初以全身肝素化3-5天,然后用香豆素类衍化物维持3-6个月.使用纤溶或抗凝药物治疗期间.必需严密观察病人的凝血功能,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中止治疗,防止重要脏器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2.手术疗法手术方法主要是取栓术.凡是动脉栓塞的病人,除非肢体已发生坏疽,或有良好的侧支建立可以维持肢体的存活,如果病人全身情况允许,应及时作手术取栓.取栓术有两种主要方法①切开动脉直接取栓.②利用球囊导管取栓.导管取栓不仅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创伤小,只要备有球囊导管都应采用该法取栓.死者,需作截肢术.
2016-01-17 13:4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大动脉炎是一种以中膜损害为主的非特异性全动脉炎.动脉全层呈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和纤维化,增厚的内膜向腔内增生引起动脉的狭窄和阻塞.本病可见于儿童到老年的各年龄组中,但绝大多数在30岁以下,好发于青年女性.治疗方案及原则:1.约20%是自限性的,在发现时疾病已稳定,对这类病人如无合并症可随访观察.2.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对本病活动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3.免疫抑制剂单纯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欠佳,或为增加疗效和减少激素用量可用免疫抑制剂,最常用的药物为: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甲氨喋呤.4.扩血管抗凝改善血循环使用扩血管,抗凝药物支持治疗,能部分改善因血管狭窄较明显病人的一些临床症状,5.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为大动脉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已应用治疗肾动脉狭窄及腹主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等,获得较好的疗效.6.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主要是解决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脑缺血.预后:本病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受累后的动脉由于侧支循环形成丰富,故大多数患者预后好,可参加轻工作.预后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其并发症有脑出血,脑血栓,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失明等.
2016-01-17 07:5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