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梁天山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心火上炎多为心之阴血不足以致心火亢盛。表现为:心烦神乱,失眠多梦,惊悸怔忡,或胸中懊恼,舌尖红,脉细数。病人心火亢盛,扰乱心神,神不守舍,加之心火灼烧阴血,心神失养,则心烦神乱、失眠;心居于胸,心火内炽,则胸中烦热而似懊恼之状;舌、脉亦是心火盛而阴血亏之征。
2019-03-03 21:0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根据您叙述这和上火有关系,再者缺乏维生素,多吃点水果或者绿色蔬菜。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常刷牙。如出现后就吃牛黄解毒片。近期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和刺激大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大便通畅。多喝水,保证每天良好心情。
2016-01-17 18:23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心火旺可常喝竹叶、甘草、灯心草、生地、麦冬煮成的茶饮,具有清心泻火的作用。虚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银耳、玉竹煮的甜汤,具有清心养阴的作用。喝莲子汤去心火
2016-01-17 13:1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本证是为心火内盛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其证多因六淫传里化火;或情志郁极火自内发;或过食辛辣之品;或温补过度,导致阳热内盛,形成内火上炎的证候。本证病位在心,证候属实,常移热于小肠形成小肠实热;亦可波及到脾、肝形成心脾积热和心肝火旺等症。治疗法则:清心降火(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泻心汤与凉膈散加减: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栀子10克、连翘10克、薄荷6克、黄柏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火上炎证之心神不宁者为宜。(2)知柏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知母12克、黄柏10克、生地15克、山药10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6克、黄连6克、肉桂3克。本方适用于心火上炎的心肾不交者。上方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2.加减变化:若见火邪伤阴,口干思冷饮,舌红苔黄,可于基本方(1)加龟板15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以养阴生津;若吐血、衄血者加犀角10克磨汁冲服,生地10克、丹皮10克以凉血止血。若见小便色赤而痛者,可在基本方(2)中去黄连、肉桂,加小蓟10克,白茅根30克、炒蒲黄10克、藕节12克清心泻火,凉血止血;若见小便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加竹叶10克、车前草15克、扁蓄12克、滑石10克泻心降火,清热通淋。(二)外敷药物 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常见口舌生疮,疼痛难忍,常用外敷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 1.口疳散:梅片0.7克、儿茶0.6克、青黛15克、煅石膏75克、西月石60克、青果粉60克、细川连180克、山豆根450克、人中黄60克、人中白60克,共研极细末,对急慢性口腔炎,霉菌性口腔炎等外涂2~3天可痊愈。涂后一般有刺激,出现流涎,但不要吐出。 2.绛雪散:西瓜硝、西月石各100克、朱砂3.3克、龙脑冰0.3克,研极细末,喷于患处,每日3~4次,不仅对口腔炎有良效,对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3.漱口方:取防风、甘草、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煎水含漱,治实证口疮。 4.醋调吴茱萸外敷足心治疗口疮。将吴萸研细末,取醋适量调敷涌泉穴处,用纱块胶布固定,可保留3~5天。一切疾病以预防为主1.心火上炎在以口舌生疮为主时,应勤漱口,晨起睡前饭后尤为重要,以便保持口腔清洁,减轻病情,亦有预防口疮发生的作用。 2.在口舌生疮时,进食宜缓慢细嚼,避免咬伤口舌,形成新的溃疡。戒食生冷酸味水果以免增加疼痛。 3、切忌过劳或熬夜,导致伤神动火,加重病情。祝您早日康复!
2016-01-17 06:2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或者每日用淡竹叶15克、莲子芯15克泡茶喝可较快地清心火,对心火旺之人极为有益
2016-01-17 00:5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