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及语言方面存在多种异常表现,是否为思维障碍及如何治疗?
1、答非所问对方问问题之后,我会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会回答自己认为相关的答案。有时会认为对方问的问题有更深一层意思,故而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回答那个自己以为的更深一层问题,从而表现出来的是答非所问。2、听不懂对方的问题在问什么,从而答非所问。3、思维慢,对话中,对方说完该我说话的时候,我并不能流畅的对接,会有一段比普通人更长的间断时间来组织语言。在开口说话中,也因思维慢,表现出语速很慢,甚至不连贯。有时需要中途停顿,想一想组织一遍语言再接着说。4、名词遗忘对所有名词的健忘,包括日常用品的名字、人名、地名。比如想要拿热水壶倒杯水,说”老婆,***放在哪“,会突然不记得盛热水的这个容器叫”热水壶“,从而最终说成”老婆,那个、那个……盛开水的那个东西放在哪?”。5、词汇贫乏交流中,会感觉自己有一个想法,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我的想法,从而被迫中断讲话,停下来搜罗词汇,有时搜罗之后能找到自己想找的那个词汇;有时感觉那个词就在嘴边,但是就是想不起来;有时干脆对这个我明知道存在的词一点印象都没有,最终为了能继续讲话只能找一个类似的词汇来替代。6、对接功能失常有时对方的问题我听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是知道的,但是大脑并不能把这个问题和答案对接起来。7、将已知的答案组织在一起的能力欠缺有些问题或观点需要从abc三个方面来表述,而且abc三个方面的内容我都知道。但是回答的时候即使我经过思考,可能表述出来的也只是ab两个方面,c方面就没有想到。8、说话没有逻辑表述一个想法或问题时,左说一点右说一点,不成体系,没有清晰地逻辑关系。导致对方听的一头雾水。9、有时想给对方叙述a事件,10、思维的跳跃有时写字的时候,会把一个词的前后两个字顺序写反。比如想写“故事”,下笔之后发现居然先写了“事。有时阅读时,会跳跃式的把前后不挨也没有关系的两个字连在一起看,误解出原文根本就没有的一个意思。比如把“没有关系的两个字连在一起看”中的“关”和“连”一起连读为“关连”。11、脑子经常处于空白状态有时大脑什么都不想,一片空白。有时自己独处空白,有时跟人说话时也空白,对方的话听不进、不过脑子,听完也没有什么想法想要跟对方说。12、自卑、说话底气不足,声音小。13、思维活动显著减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表现为言语简短,语速减慢,语量减少,声音低沉.病人自己往往描述为脑子变得迟钝了,什么也想不起来了等,14、理解对方说话能力差在对方讲述某件事时,我会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上而抓不住主要环节。甚至抓住其中的一个词语而忽略了整句话的意思。不能抓住一段话的中心思想。15、在叙述事情时,在个别细节问题上,不厌其烦地作不必要的,详细,累赘的描述,以致在一些无意义的繁文缛节问题上,掩盖了问题的主要内容.16、记忆力差背诵语文段落非常困难。在交谈中,对方或自己说过的话过了几分钟可能就不记得了。尤其在争论过程中,对方会说我刚才说过什么话,而我却不记得自己说过;或者自己记得说过某句话,但对方明确告诉我没有说过。17、某次,我跟对方交谈,有一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子里,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有可能伤害对方,不应该说出来,所以就以为自己没说。可是后来对方告诉我我说了这句话,我才知道自己确实说了(没说的话他不可能知道我的思想),但是却一点说过这句话的印象都没有。18、健忘经常大脑里有一个想法,但是没有当时立即说出来,过一小会我就会忘记刚才想说的是什么。有时是自己忘记,有时是跟人说话之后忘记。19、责任心?别人委托的事情,或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经常在过一会之后忘记。20、思维活动联想松驰,内容散慢,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致使人感到相互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宜理解.21、思维中断:思维中断指病人在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的情况下,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停顿,或言语突然停顿.思维中断并不受病人的意愿所支配,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具体表现为病人在谈话过程中,突然停止,一般停顿的时间较短,可以转换话题,也可以不转换话题.22、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指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思或意义.这是形象概念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想障碍。比如我经常使用“这、那、他、它”等指代词,而实际上这个指代词我并没有提过它的具体事物,导致对方不知道我在指代什么。例如我会在一个叙述中提到多个人,在没有提具体某个人之前,我就开始不断地使用“他”来同时指代几个人,造成对方不知道哪个“他”代表哪个人。近两年逐渐发现的,应该从初高中就存在了。我看很符合“思维障碍”,不知道是不是?想知道能不能治疗?怎么治疗?治疗困难吗?需要大概多长时间才能治好?大概花费需要多少钱?谢谢!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浩游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脑病专科
-
思维及语言方面出现多种异常,如答非所问、理解与表达困难等,可能是思维障碍。其成因复杂,包括生理、心理等因素。治疗方法多样,需综合考虑。 1. 成因分析: 生理因素: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如神经递质失衡。 心理因素:长期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 环境因素:不良生活环境、缺乏交流等。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类似情况增加患病风险。 疾病因素:某些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病、脑肿瘤等。 2.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调整思维和行为模式。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利培酮、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 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等,提升表达和理解能力。 生活调整: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增加社交活动。 中医调理:如针灸、中药调理等,改善身体整体状况。 出现上述思维及语言方面的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坚持治疗,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5-03-18 18:4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症状,比较符合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的诊断。你的症状符合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的诊断。你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去精神卫生中心去就诊,从目前的病情来看,需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目前抗精神病治疗的疗程较长,大概需要3-5年的服药时间!花费的话,看你吃的药物。不过一般的药物大概一个月400左右。进口的话,至少1000一个月!
2016-01-17 15:2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意识障碍?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确认,即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障碍医学的定又是指由各种疾病引起个体对客观环境和自身的认识发生障碍,是各种心理过程受累。是脑和脑干功能活动的抑制状态,脑和脑干功能活动的不同抑制程度决定了不同的意识障碍水平。表现为累及到感知觉的清晰度和正确性,累及铭记和回忆,累及思维的连贯性和理解判断能力,累及情感和定向行为等;出现定向障碍(周围和自我),感知歪曲,言语思维改变或紊乱,注意不集中,记忆、智能不能或紊乱,情绪行为不稳性运动性紊乱性兴奋抑制,醒后往往有部分或完全遗忘。病因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以器质性(包括躯体疾病所致)意识障碍更为常见。将它归为神经精神病学坤经心理症状之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