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酯
时有翻白眼现象,一个多月后消失在没有出现过,无其他异常现象,四个月时因俯卧位抬头不好,不翻身诊断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入院进行康复训练脑电图,磁共振均正常现在6个半月多,身长68cm左右,体重13斤,饭量不大出生时打过10天神经节苷脂钠,间隔50天也就是2个月时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钠第二疗程,又隔了2个多月宝宝5个半月时又静脉注射第三个疗程,从四个月开始做康复训练宝宝现在是快7个月了,不会跳,头抬得很好了,翻身只能左右翻成侧身,不能翻180°,坐不稳,经常吃手吃脚,能主动抓玩具并送嘴里吃,能捣手,经常笑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神经节苷脂是一种复合糖脂,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特别是神经元细胞的胞膜中,是神经细胞膜的天然组成部分.神经节苷脂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表型的表达以及细胞迁移和神经生长锥的定向延伸,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双重作用,能从多个病理生理环节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多种临床上的神经损伤有很好的修复作用.神经节苷脂的功能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促进神经细胞及大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防治脑瘫等疾病; 2.修复损伤神经及大脑组织,防治脑中风;3.增强记忆功能; 4.延缓神经细胞的衰老,防治帕金森,老年痴呆等疾病.
2016-01-19 23:1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对于断了的神经没有作用。
2016-01-19 22:1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神经节苷酯通用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商品名:申捷神经节苷酯【适应症】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小儿脑瘫,帕金森氏病。神经节苷酯【用法用量】每日20~40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在病变急性期(尤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一般6周。对帕金森氏病,首剂量500~1000mg,静脉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静脉滴注,一般用至18周。神经节苷酯【不良反应】少数病人用本品后出现皮疹反应,应建议停用。神经节苷酯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含有唾液酸的鞘脂类。克伦克(E.Klenk,1935)首先发现在患Tay-sachs病(泰萨氏幼年型黑白痴病)的小儿脑中有蓄积(Tag-Sachsgangli-oside),神经节苷酯在脑灰白质中含量很多,所以对这类糖脂命名为神经节苷脂。已知糖部分是由己糖、氨基糖、唾液酸组成的脑神经节苷脂有8种以上。
2016-01-19 21:2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宝宝的情况考虑是由于当时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导致的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时可以的。关于神经节苷脂的应用的疗程,剂量并不是很严格的,用量偏大或偏小一点均没大关系的,疗程之间间隔的时间长短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的。孩子只要没有对本品过敏或者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等问题,就可以继续应用的。目前并没有发现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有毒副作用的。有的报道每日剂量高达1000mg(常用量是20-40mg),也没有出现毒副作用。宝宝的情况一般的预防针是可以注射的,但是流脑和乙脑等疫苗,注射前需要咨询防疫师的。DHA软胶囊是可以给宝宝吃的。宝宝的身高和体重均在正常范围。
2016-01-19 16:1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神经节苷酯神经节苷脂对神经再生有重大促进作用。加拿大金爵集团脑科学研究室首席科学家GatteWalker博士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是脑神经再生发育必需物质,GM介导NGF数十倍增强其活性,形成新的丰富的神经网络,修复并促使脑神经再次发育。神经节苷酯GM能够介导神经生长因子NGF促进脑神经细胞再生,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效应。——《西安交通医科大学学报》NGF和GM目前无论在试验中,还是临床实践里都显示出对神经系统促进恢复效果,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神经节苷酯如这两种药物协同作用能得到充分应用,必将能为中枢神经疾病患者带来更大希望。——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节苷酯简要介绍折叠编辑本段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含有唾液酸的鞘脂类。克伦克(E.Klenk,1935)首先发现在患Tay-sachs病(泰萨氏幼年型黑白痴病)的小儿脑中有蓄积(Tag-Sachsgangli-oside),在脑灰白质中含量很多,所以对这类糖脂命名为神经节苷脂。已知糖部分是由己糖、氨基糖、唾液酸组成的脑神经节苷脂有8种以上。由山川民夫(1951)在马血球基质中找到的非神经系统的神经节苷脂——主要是血苷脂[hematoside,结构为神经酰胺(1←1β)GLc(4←1β)Gal(3←2α)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较多地存在于细胞膜,以其与膜功能的关系被引起重视。破伤风菌和霍乱菌的外毒素可与特定的神经节苷脂分子特异性结合。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可溶。神经节苷酯在水中是以数百万个分子聚合的微团状态存在。你好,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哦,,虽然不是不好,但是也是我个人的看解,希望对你们有用哦,祝你们身体健康哦。。。。
2016-01-19 11:3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