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苏正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脑外科
-
小孩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后续护理、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康复情况等。 1.病情评估: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积液量和炎症控制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脑实质损伤。 2.治疗方案: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等。如果积液较多,可能需要穿刺引流。 3.后续护理: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4.可能的并发症:如脑积水、癫痫等,要提前预防,一旦出现及时处理。 5.康复情况:定期复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总之,对于小孩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需要家长和医生密切配合,积极治疗和护理,促进孩子早日康复。
2025-03-23 23:5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本病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分为四型: ①普通型:占病例的90%.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症(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血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身痛烦躁不安和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囟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哭闹不安,甚至惊厥,虽无脑膜刺激征,但前囟门饱满有助诊断. ②暴发型:此型多见于儿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常高热,头痛,呕吐,严重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少尿或无尿,患脑实质损害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肢体偏瘫,血压高,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型又分为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炎型.体克型除普通型症状外,其突出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精神极度萎摩,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皮肤出现花纹,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脑脊液多澄清,细胞数略增加或正常.血培养及淤点涂片为阳性.暴发脑炎型,其突出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终发生脑疝,呼吸衰竭.同时具有休克型和脑炎型症状者为混合型,病死率极高.
2016-01-20 12:3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小孩两月前患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经治疗细胞数36,蛋白700多偶有发烧,根据你的描述这种病应该及时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硬膜下积液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增强婴儿的机体免疫力,促进硬膜下积液自身吸收.
2016-01-20 04:1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脑引起的硬膜下积液,应先行头颅CT检查,看积液量的多少,液量多时需要由医生通过穿刺放液.一般1个月做一次复查.看液量变化情况.液量较少一般不需处理.
2016-01-20 02:5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女孩,3月,小孩两月前患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经治疗细胞数36,蛋白700多,偶有发烧!根据病史,主要考虑化脓性脑膜炎引起发热的可能性大,应积极治疗化脑,至于硬膜下积液可观察,无增多趋势以后可慢慢自行吸收.
2016-01-19 20:2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由各种细菌经不同传播途径所致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简称化脑)。是严重的颅内感染,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本病是婴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导致本病的病原菌种类与发病年龄有关,新生儿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炎多见;婴幼儿以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性脑炎多见;3岁以上患儿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炎多见。本病多数起病急、病情重,易于出现惊风、昏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临床上习惯根据病原体及脑脊液改变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迄今对本病的诊治虽已有很大进展,但其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仍然较多,因此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凡见到婴幼儿发热伴有意识状态改变、易激惹及外周循环不良者,均应注意除外本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