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粘
感觉迷糊、心跳,去医院检查血流便检查结果如下测量值化验单中给出的参考值全血粘度(高切)mpa.s4.12(4.24-4.6)全血粘度(中切)mpa.s5.73(5.85-6.57)全血粘度(低切)mpa.s8.05(8.18-9.12)血浆粘度cp1.36(1.46-1.54)全血粘度(中切2)mpa.s6.74(5.18-6.2)血糖4.5血脂4.2心电图检查结果:ST-T改变请问:血粘度高吗?需用药治疗吗?以往诊断治疗经过及效果:目前注射下面药品,已经注射3天,预计注射15天请问:有必要继续注射吗?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杰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您这种情况属于高粘血症,跟平时不爱运动,过食油腻大的食物造成的高脂血症有一定的关系,建议您还是多喝水的,每天2000毫升水以上,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多运动身体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或者通脉降脂片等药物。平时注意多做有氧运动,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
2019-12-05 16:02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你好;头晕,上不来气,一热就更难受,原因很多,主要应该是心理压力太大,睡眠不太好,食欲差吧,阿司匹灵溶肠片,不能再用了,它的副反应就是引起支气管哮喘.降脂还是用辛伐他汀片.跑步可以,但是不能为了锻炼而锻炼.
2016-01-22 23:2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您好:近年来医学研究证明,血粘度增高分五种类型。由于各种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1)血浆粘度增高型 血液除去血细胞成分外即为血浆。血浆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蛋白含量。当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多时,可引起血浆粘度增高。此类血粘度增高常见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 一般用血液稀释法及血浆置换法降低血浆粘度,并可用藻酸双酯钠进行治疗。 (2)血细胞聚集增强型 此类型血粘度增高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和红细胞本身粘度增高所致。许多血小板和红细胞粘在一起,形成微小栓子,阻塞血管,血流因此而缓慢。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粘度增高多属此型。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蛇毒制剂以及肠溶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治疗,以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 (3)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型 红细胞有一种特殊的变形能力,即形体伸缩性很大,这样才能通过比自己纤细得多的毛细血管,以保证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和营养供应。一旦这种变形能力减弱,势必会影响红细胞的自由活动,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加,血液粘度也随之增高。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大多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有关。 此类血粘度增高可口服卡兰片、抗栓丸、脑益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4)高压积型 此类血粘度增高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多所致,常见于40~60岁的中年人。由于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过多,使血流变得粘稠,进而导致血流缓慢,影响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这种因红细胞过多引起的血粘度增高,可以采用血液稀释法进行治疗,一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706代血浆可使血液粘度恢复正常。 (5)全血粘度增高型 上述几种引起血粘度增高的因素同时存在称为全血粘度增高。这一类型血粘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和肥胖心血管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综合治疗,除长期服药外,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增高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说除了血液稀释以外,很难找到一个能针对各种原因的降低血液粘度的药,但是中国传统茶饮料,据研究能从降血脂,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等多方位降低血粘度,其有效成分茶色素已被提取制成药品。
2016-01-22 18:4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专家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回复,我还想请问您一下,通过我的化验结果及心电图结果(频发房性早博)您看我的病情程度是怎样的?属于哪一种类型如何治疗请您个俱体指导一下好吗?谢谢!祝工作顺利!
2016-01-22 18:0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没有什么大问题,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可以试用一下辛伐他汀片,每天一次每次一片,降脂效果很好
2016-01-22 07:5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您好.1.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早搏原因,评价早搏的严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治好诱发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无法找到早搏原因,请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对早搏进行治疗。绝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预后都是良好的。2.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并非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早搏本身亦非严重疾病,一般不必治疗,所以病员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3.频发性早搏,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应注意治疗。可以缓解早搏的药物很多,如心得安、异搏停、慢心律、乙胺碘呋酮、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这些药的药性多较剧烈,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治疗应有耐心,不要频繁地换药,待早搏控制后,仍需用少量药物维持,以免病情反复。 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早搏,病人无法耐受,或有一定恶性程度,可做射频消融治疗,部分病人可获根治。 对于找不到病因的频发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发生,许多病人已经习惯,经医生评价为良性者,可以不必治疗。4.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2016-01-22 03:4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