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岁患者脑干出血伴高血压如何治愈?
患者年龄:45发病时间:2010-12-20主要表现:因突发意识不清,伴间歇性呕吐1小时,既往有高血压7年病史,最高血压240,有规律服药治疗,血压控制不下,入院时检查血压240/121,心肺部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情况:神志中度昏迷,头脑大小形态以及五官未见明显异常,双瞳正圆等大,直径1.5MM,对光反射消失。颈强直右侧肢体疼刺肌有防御反射,左侧肢体疼刺肌伸直屈曲,双侧巴宾斯基症良性医生诊断及化验结果:头脑CT检查:1.脑干急性期血肿,大小约17MM×35MM×20MM,有占位效应。四叠起池显示不清。2.右侧肌底节区及左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为:1. 脑干出血2. 原发性高血压(三级)极高危组。右侧肌底节区及左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塞。请问医生此种情况下治愈的可能性以及方案,谢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连生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脑干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患有原发性高血压(三级)极高危组和腔隙性脑梗塞。治疗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防治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 1. 控制血压:使用硝苯地平、厄贝沙坦、贝那普利等降压药物,将血压平稳控制在合理范围。 2. 减轻脑水肿:可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3. 防治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进行抗感染治疗。 4. 营养支持:通过鼻饲或静脉输注给予充足的营养,如氨基酸、脂肪乳等。 5. 神经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 6. 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 脑干出血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以提高康复的机会。
2025-04-02 07:33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保守治疗,现在急没用,配合医生治疗就行。脑干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所以脑干各种性质病变的预后一般都很差,而且恢复起来比较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病人通常长时间昏迷,指导患者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为好,以保证脑血流供给、减轻脑组织缺血状况
2016-02-14 12:0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其预后差,病死率高.建议立即转条件较好大医院的神经内科治疗,只要脑出血已停止,也无其它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建议尽早开始:1,高压氧治疗:较为确切的疗法,建议尽早开始,疗程可长达200次;2,药物治疗:多种神经营养,促醒等中西药物治疗;3,神经刺激治疗: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电刺激
2016-02-14 08:2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本来年轻高血压并发脑出血预后就不是很好,再加上脑干出血,那部位是手术禁区,只能保守治疗,说白了是听天由命了---凶多吉少
2016-02-14 03:0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您好:脑干是人体上一个重要的器官、所以只要是这个地方出血的话是极容易导致危及生命危险的可能性。这个地方要是出血大于10毫升及当地医疗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才有机会行手术治疗。要是一般的情况下只有保守(药物)治疗、再者就是这种情况下还是不适合搬动及长途转运、所以目前的话建议还是就地治疗为好。医生询问:出血量多少?
2016-02-13 22:5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不同地区、种族及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不同。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同一国家不同种族之间也有差异,例如美国黑人的高血压约为白人的两倍。血压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较为常见。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的三次普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 7.73qb.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趋势,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一亿人,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平均15%~20%),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较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