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慢性渗出性胃炎和胃窦炎是常见的胃部疾病,一般不算特别严重,但也不能忽视。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药物刺激、自身免疫等。 1.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食辛辣油腻等,会刺激胃黏膜。应规律饮食,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 2.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常见病因之一。需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后可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等治疗。 3.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影响胃部功能。要学会调节情绪,适当运动,放松身心。 4.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尽量避免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需完善相关检查,针对性治疗。 总之,慢性渗出性胃炎和胃窦炎患者要重视日常调理,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治疗,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
2025-01-19 13:2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慢性胃炎通常按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近年来还参照免疫学的改变,1982年在重庆召开的慢性胃炎会议拟订了慢性胃炎的简略分类:①浅表性胃炎,炎症仅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包括糜烂、出血、须指明是弥漫性或局限性,后者要注明病变部位。②萎缩性胃炎,炎症已累粘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如伴有局部增生,称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hyperplasia)。③肥厚性胃炎,这类胃炎是否存在,因无上皮细胞肥大的证据,故尚有争论。慢性胃炎还可根据胃粘膜病变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作更详细的分类,包括,①慢性胃炎的部位,如胃体、胃窦、贲门等。②慢性胃炎的性质与分级,分为浅表性及萎缩性,后者又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③胃炎活动的程度,根据胃粘膜上皮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退行性变,可定出活动期或静止期,活动范围又可分为弥漫性或局限性;④有无化生及其类型,化生分为肠腺化生(肠化)及假幽门腺化生,前者常见于萎缩性胃炎,偶可见于浅表性胃炎甚或正常粘膜,而后者仅见于萎缩性胃炎,是指胃体粘膜由胃窦粘膜所替代,常沿胃小弯向上移行,称胃窦潜移。1973年,Strickland及Mackay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抗壁细胞抗体(PCA)常阳性,以胃体病变为主,血清胃泌素增高,可发生恶性贫血。B型,PCA常阴性,以胃窦病变为主,血清胃泌素正常。但据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上述两型病变难以截然分开,主张还是按病变部位分类较合理,即分为萎缩性胃炎以胃窦为主,及萎缩性胃炎以胃体为主的两类。
2016-02-16 01:0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