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龙腾飞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
人流后一周去复查宫腔积液,才流产后一周时间,宫腔内有少量积血是正常的,这点儿积血,自己就能够吸收,不用担心,不会影响以后怀孕的,一周以后,如果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去做个彩超,这个积血,就应该已经吸收了,平时也要注意阴部清洁卫生,需要注意预防感染,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饮清淡饮食。
2018-11-28 16:58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考虑到是有上火等情况导致,平时注意多喝水,禁辛辣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就可以了中医常用清热解毒、消炎泻火等治疗方法。如用银翘散,龙胆泻肝汤,牛黄解毒片等。平常应该多喝水和多吃蔬菜
2016-02-16 05:46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健康指导: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需要注意饮食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的,要注意多吃点小米粥好好养养胃,还有平时要注意多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身体抵抗力,还有不要着凉,注意不要熬夜等,希望对你有一定帮助
2016-02-16 01:1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阴虚火旺证:阴虚则不能制阳,致使阳相对亢盛发展而成阴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所见,以心,肺,肝,肾为主.(一)主症;咽干口操,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二)临床表现:咽干口燥,轰热升火,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脉细数.或夜寐多梦,心悸,舌碎,小便短赤(心火),或头痛,面红,目干涩痛,口苦大便干结,脉弦(肝火),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肺火),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男子遗精,甚则阳强易举,女子梦交(肾火).各脏的火旺可以交叉出现.(三)证情分析:本证产生各种症状的机理,一是阴虚有热,阴虚则燥,阴虚则静少动多,二是一个或几个脏腑的火旺.(四)本证的发展及影响:本证大多表现为慢性过程.其进一步发展,阴愈虚则火易旺,火更旺则阴更伤,形成恶性循环,病情日益加重,往往导致肾阴,肾精耗竭,甚至出现阴竭阳越的危象.知母40g黄柏4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等.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大蜜丸每丸重9g⑴忌油腻辛辣.⑵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知柏地黄丸(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知柏地黄片每片0.37克.口服:每次5片,每日3~4次.※※名称知柏地黄丸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用滋阴降火.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昏晕,耳鸥耳聋,牙痛及口干咽痛,遗精,盗汗,小便短赤,或骨蒸潮热,颧红,喉燥等.现代多用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慢性肾炎,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兼有内热者.剂量①小蜜丸:120g/瓶,9g/次;①水蜜丸:6g/次;③大蜜丸:9g/次.均2次/日,空腹温开水送下.注意脾虚便溏,消化不良者不宜用.
2016-02-15 21:2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从你叙述的情况分析,你可能是有点脾胃虚寒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建议早服用附子理中丸,晚服用明目地黄丸,忌食生冷辛辣食物,祝你早日康复。
2016-02-15 13:1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多考虑由于阴虚火旺引起来的鼻子干眼睛干涩的情况,拉肚子多考虑脾胃虚寒引起来的情况中医多采用滋阴清热的药物来治疗鼻子干等情况,你可以喝点沙参麦冬颗粒配合着玄麦甘桔颗粒的效果是不错的,脾胃虚寒的药物你可以喝点附子理中丸,另外注意不要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清淡饮食,多喝水,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2016-02-15 06:4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内热? 内火(热)是和内寒相反的一类由于人体新陈代谢过于旺盛、产热过多所导致的疾病。产热的绝对过多引起的“内(热)”,也叫“实火(热)” 。引起“实火(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过于元阳的运动、温煦作用过于亢进,从而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活动过于旺盛,产生各种症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