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即问即答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家人接连患...
快速提问

即问即答

首页 找问题 找医生 专家答疑 健康微窗口 健康热点 查疾用药 健康百问 找名医看诊 预约挂号

家人接连患帕金森病,如何有效治疗?

帕金森病

两年前母亲患了帕金森病,接着舅舅工伤后也患了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引起的帕金森病。母亲病情稍轻一点,会经常跌倒,而舅舅现在却饭也吃不下,前几天听说还跌倒受伤缝了六、七针。接二连三的不幸,让我倍感压力,希望有知道此病治疗方法的朋友帮忙相告,谢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等有一定疗效,同时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也很重要。 1.疾病原理: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2.药物治疗: 左旋多巴:能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改善症状。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 抗胆碱能药:像苯海索,适用于震颤明显的患者。 3.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有帮助。 4.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语言康复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5.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进展。

    2025-01-20 17:57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了.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7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其它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疾病.  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病变的早期多自一侧肢体开始.初期感到某一肢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你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象在来回折一根铅管一样.如果患肢同时有震颤,则有断续的停顿感,就象两个咬合的齿轮转动时的感觉.   运动迟缓:在早期,由于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作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呆板,好象戴了一副面具似的,医学上称为“面具脸”.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因口,舌,鄂及咽部肌肉的运动障碍,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导致大量流涎.言语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病情晚期,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特殊姿势: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张力增高,但静止时屈肌张力较伸肌高,故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  其他: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帕金森病鉴别诊断[1]1.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近年报道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征,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2.肝豆状核变性:  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3.特发性震颤:  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  4.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5.Shy_Drager综合征:  临床常有锥体外系症状,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经症状,如: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无效等,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6.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  过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郁药物均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有明显的服药史,并于停药后减轻可资鉴别.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预防尚困难.本病一旦发生,一般不会自动缓解,但病情大多发展缓慢,药物治疗须长期.因长期用药,会有一定副作用,故早期治疗用药量不可太大,如能用较小剂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最理想的.药物的调整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由于本病的主要症状是震颤,强直,运动减少,故在疾病早期应鼓励病人多活动,尽量继续工作,多吃水果,蔬菜,蜂蜜,防止跌倒,不吸烟,饮酒.晚期卧床不能起床者应勤翻身,在床上做被动活动,以防并发症

    2016-02-18 06:05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在≥65岁的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40岁的人群中则为0.4%.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 药物治疗  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代谢前体,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基底节后经脱羧而成多巴胺,起着补充多巴胺神经递质缺乏的作用.虽然震颤也常有减轻,但动作过缓与僵直的改善最为显著.症状较轻的病人可以恢复接近正常的活动,而卧床不起的病人可以下地行动.与周围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合用,可降低左旋多巴需用的剂量,因为后者的降解代谢被阻滞,减少不良反应(恶心,心悸,面部潮红),使更多的左旋多巴能有效地进入脑部.息宁有不同的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固定比例的剂型:10/100,25/100,25/250,还有一种缓释片50/200mg剂型.  治疗开始时先用息宁(25/100mg)片,每日3次,每次1片.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每隔4~7天逐步增加剂量,直至产生最大的效果.缓慢而小心地增加剂量,令病人在进餐时或饭后服药,可使不良反应减轻(虽然饮食中大量的蛋白质可妨碍左旋多巴的吸收).大多数病人需要每天总量400~1000mg的左旋多巴,每2~5小时分次服药,每天至少需要100mg的卡比多巴来减轻周围的不良反应.有的病人可能需要每天总量2000mg的左旋多巴与200mg卡比多巴.早期治疗用药量不可太大,如能用较小剂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最理想的.药物的调整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由于本病的主要症状是震颤,强直,运动减少,故在疾病早期应鼓励病人多活动,尽量继续工作,多吃水果,蔬菜,蜂蜜,防止跌倒,不吸烟,饮酒.晚期卧床不能起床者应勤翻身,在床上做被动活动,以防并发症.

    2016-02-18 03:03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你好,你目前最重要的日常的护理,当时常规的补脑保健品都是有些好处的.最适合的东西是天麻,鱼头,核桃等.以上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6-02-17 18:04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帕金森主要是口服药物治疗。帕金森服药原则是:不求全效,细水长流。用药不求完全控制症状,慢慢加大药物用量。手术治疗易反弹。

    2016-02-17 15:04
就医问药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由Parkinson(18l7)首报,一般发病年龄在中年以上,主要病变为黑质和纹状体,病情进展较慢,开始症状不明显,其后以震颤、僵直、运动减少为主的锥体外系综合征,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在40岁以上的人口中大约每250人就有1名帕金森病患者。在65岁以上的入口中,大约每100人就有1名患者。绝大多数病例的病因未明,称为帕金森病。 查看全文»

震颤 流涎
推荐医生 更多»
  • 陈彪

    主任医师 教授

    北京宣武医院

    擅长:帕金森氏病,神经遗传病 详情»

  • 赵伟秦

    主任医师 教授

    北京友谊医院

    擅长:神经内科临床及神经病理,神经系统变性病,帕金森病,锥体外系疾 详情»

  • 安红梅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擅长:眩晕、头痛、失眠、脑血管疾病、痴呆、癫痫、帕金森病等疾病 详情»

推荐用药 更多»
盐酸司来吉兰片

疗效:帕金森病,神经内科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疗效: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

专家咨询 更多>
洪绍蒙

洪绍蒙 / 主任医师

擅长:主攻专业是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擅长脑萎缩、共济失调、脑瘫、脑发育不全、精神发育迟滞、脑出血、脑梗塞、偏瘫、脑外伤综合征、脑炎后遗症、脑白质病变、癫痫、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视神经萎缩、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的诊治,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预约挂号
苏镇培

苏镇培 / 主任医师

擅长:帕金森 三叉神经痛 头晕头痛 癫痫 脑瘫  面瘫 脑梗 脑梗后遗症  脑萎缩   脑损伤后遗症 脊髓炎  脊髓空洞  手抖

预约挂号
张双国

张双国 / 副主任医师

擅长:癫痫综合征、原发性癫痫、难治性癫痫、焦虑抑郁症、脊髓损伤、睡眠障碍、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对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能力。。

预约挂号
医院问答 更多>
为什么龟头有点痒

为什么龟头有点痒

衡水男科医院 2023-12-17
为什么阴茎向下弯曲

为什么阴茎向下弯曲

衡水男科医院 2023-12-17
夜尿频多是什么原因导致

夜尿频多是什么原因导致

包头世纪泌尿专科医院 2023-12-18
我爸烟龄30年,酒龄8年

我爸烟龄30年,酒龄8年

平顶山儿科医院 2024-01-24
脑缺氧会嗜睡吗?

脑缺氧会嗜睡吗?

内蒙古精神病医院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