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腺癌术后相关问题咨询
洛阳市那个医院治疗胃窦瘤专业?我妈最近被查出犯有胃窦腺癌,10号做了胃切除手术,切掉了60%的胃,现在正在住院,不知道这种癌严重不相对于胃癌,费用咱样?术后能不能做化辽,要怎样注意饮食,复发的机率大不大?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胃窦腺癌是胃癌的一种类型,较为常见。胃切除手术后,患者和家属通常关心病情严重程度、术后化疗、饮食注意、复发几率等。 1. 病情严重程度:胃窦腺癌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等。早期发现和治疗预后较好,晚期则相对较差。 2. 术后化疗:部分患者术后需要化疗,以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常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但化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3. 饮食注意:术后初期应遵循流食、半流食、软食的顺序逐渐过渡。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类、蔬菜等。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 复发几率:复发几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分期、治疗效果、患者自身免疫力等。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 5. 术后恢复:保持良好的心态,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胃窦腺癌患者术后需要综合管理,密切配合医生治疗和复查,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025-01-20 16:4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淋巴瘤)和淋巴细胞性胃炎:这是两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胃窦是淋巴瘤好发部位,其内镜形态特点与胃癌很难区分。淋巴细胞性胃炎是淋巴细胞在胃黏膜堆积造成的,部分可形成淋巴滤泡,其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胃窦黏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黏膜粗糙及糜烂。该患者有长时间消化不良症状,幽门螺杆菌阳性,具有危险因素,但是病变部位无明显水肿和糜烂,故这两种疾病可能性较小。其他胃肿瘤性病变:首先要考虑胃腺瘤,其发病率比结肠腺瘤低,但有文献报告其可以出现色泽变浅,部分呈Ⅱa型盘状隆起的特点,此患者不能排除。胃黄斑瘤也大多呈黄白色,色泽较浅,但病变通常较小,范围极少超过1cm,可能性较小。其他少见病因如胃血管瘤、类癌、转移癌等因发病率低,诊断依赖病理或表现特殊,因此均不考虑。病变触诊的特点也可以排除胃黏膜下病变。
2016-02-19 02:2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手术只能切除看得见的癌肿,对于残存在血液和淋巴中的癌细胞无能为力,所以术应做好巩固治疗,以防复发和转移.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所以治疗也要综合整体.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作为术后的巩固治疗有很好的疗效.西医放化疗药效强,能迅速作用于病灶处,控制病情的发展;中医治疗能益气通络,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一方面帮助术后患者恢复体力,一方面能缓解放化疗强大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另外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应以高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软食为主,食物应无刺激性,戒烟酒,宜多食含胡萝卜和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蔬菜.烹调方式忌煎,炸,饮食方式应量少多餐.
2016-02-18 17:2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采取手术,放,化疗仅仅是对局部病灶施治,改善局部环境,而对身体整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或者适得其反使身体每况愈下.中医认为肿瘤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肿块,而是人体内病变的局部表现,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失常,阴阳失衡所致.因此,治疗上单纯的消除肿瘤往往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从整体观出发,抗癌与扶正相结合,采用药,心,体,食四位一体疗法,辨证施治,整体治疗,进而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提高生存质量,最终实现延长患者生命目的.您所说的症状并不像是胃内肿瘤的症状,因为胃内的肿瘤多是生长在内壁,而胃本身是个空腔脏器,如果胃内有肿瘤而肿瘤不是很大的话,是很难在腹壁摸到的,如果肿瘤比较大的话,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胃癌一部分是息肉型的,就是多了一个肿块,向胃里面长,长出来像蘑菇一样的东西。另一部分是溃疡型的,就是糜烂。还有一部分是浸润型的,是一大片的粘膜变质。因为胃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像布袋一样,所以不可能长成像肺癌肝癌那样大的肿块。
2016-02-18 10:4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世界上胃癌发病率约17. 6/10万,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肿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为2~3: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统计,42%的胃癌患者在我国,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因素有关。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