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腹胀、尿黄且胃窦炎吃药不好,求良策
胆肝也没什么病也做过肠镜也没什么但就是腹脘胀尿也经常黄最近做过B超说是充血性胃窦炎但吃半个月药也没好大夫说要吃两个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谁能帮帮我呀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脘腹胀、尿黄且充血性胃窦炎服药效果不佳,可能与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不适应、情绪因素、其他潜在疾病等有关。 1. 饮食不当: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都可能加重胃窦炎症状。应调整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类等。 2. 幽门螺杆菌感染:若胃窦炎由幽门螺杆菌引起,单纯的常规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需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若为阳性,可采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 3. 药物不适应: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所用药物可能不适合个体。此时需复诊,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如换成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4. 情绪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会影响胃肠功能。要学会调节情绪,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放松。 5. 其他潜在疾病:某些肝胆疾病在初期检查可能未显现,或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道炎。需进一步排查,明确病因。 总之,对于充血性胃窦炎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议及时复诊,遵循医生建议完善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
2025-01-22 17:3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可以用抑酸剂:金奥康,雷尼替丁等;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胃复安等;,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等.同时注意合理饮食,戒烟,禁酒.吃点易消化的东西,如面食,米粥等,忌辛辣,油腻,生冷,有刺激性的食物.祝你早日康复!
2016-02-19 10:2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建议西沙比利,丽珠得乐和奥美拉唑.平时禁忌辛辣,过热过冷饮食.
2016-02-19 09:0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病因病机 西医认识病因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因素。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病理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发于胃窦,有时有少量糜烂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部分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多合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认识脾胃虚弱为其内在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其诱发因素。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腕;过度辛劳则耗耗伤气血,过度安逸则气机不舒。脾胃素虚,加之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畅,郁滞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症状辨证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嗳气、厌食恶心等。一般胃体胃炎可见厌食、体重减轻,或伴贫血;胃窦胃炎或伴胆结石,尤其是胆汁返流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烂而出现明显疼痛、嘈杂、灼热等,严重时可出现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等。慢性胃炎在中医书籍中多属胃痛、痞满、嗳气、嘈杂等范畴。本人经多年探索,归纳出脾胃虚弱、睥虚积滞、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等证型,可合并肝胆火胜、肠腑湿热等。中医治疗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代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探索,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枳实10-12g黄连10-20g生姜6g半夏10g厚朴10-15g人参10-20g炙甘草6g白术10-15g茯苓10g麦芽15g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见胃痛、胃胀、痞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食欲不佳等症状者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虚寒者,减黄连加砂仁、吴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铃子散加黄芩;胃气上逆明显者,加苏梗,肝胆火甚者,加柴胡、黄芩;肠腑湿热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热虚实增减。保健常识(1) 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脾胃;(2)戒烟酒,忌过食辛辣,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反复刺激;(3)保持心情舒畅,以免情志刺激;(4)劳逸结合,以调和胃肠功能。病历举例张学伍,男,35岁,因胃脘胀痛,嘈杂于2003年3月8日就诊。自述患慢性胃炎10余年,时轻时重,这次复发并加重4月余,多方治疗无效。现觉胃脘胀痛明显,食后加重,伴嘈杂嗳气,轻度恶心,大便秘结,疲乏气短。胃镜提示:胃体部粘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和渗出。查:患者消瘦,面色无华。中上腹压痛。舌苔厚稍黄,脉沉稍弦。西医诊断: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脾虚积滞、胃气上逆。中医治疗:健脾消积,和胃降逆。处方:枳实(肤炒)12g黄连(吴茱萸水炒)12g生姜6g半夏(姜炙)10g厚朴(姜炙)10g人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茯苓10g炒麦芽15g苏梗12g黄芩8g瓜蒌12g陈皮10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戒烟酒,忌辛辣。二诊:2003年3月14日,自述胃脘胀痛减轻,食欲好转。原方加砂仁8g,减黄连4g,连服18剂。三诊:2003年4月6日,自述胃脘胀痛、嘈杂嗳气基本消失,恶心消失,精神食纳好转。原方增减服2月余,诸症消失,精神食纳转佳。随访2年正常。许红容,男,46岁,内蒙古乌海市人,5005年8月8日,因慢性胃炎、胆囊炎复发,胃脘胀痛网上述诊。患者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反复发作12年,时轻时重。本次1月前复发,多方治疗不见好转,现觉胃脘灼热,胀痛明显,痛及胸胁,伴厌食恶心,嘈杂嗳气,心烦头昏,便秘尿黄,口干口苦,舌苔厚腻而黄。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合并肝胆湿热。中医治疗:疏肝和胃,清利湿热。以枳实消痞合柴胡疏肝散为主:枳实(肤炒)12g黄连10g生姜6g半夏(姜炙)10g厚朴(姜炙)10g党参10g炙甘草6g白术(土炒)15g茯苓10g炒麦芽15g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0g川芎8g香附15g黄芩10g瓜蒌12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戒烟酒,忌辛辣。二诊,2005年8月15日,诸症减轻,胃脘灼热及心烦头昏基本消失,口苦基本消失,食纳较前好转。原方去黄芩,照原法再服6剂。三诊:2005年8月22日,胸胁疼痛、嗳气、嘈杂及恶心消失,口苦消失。胃脘胀痛大减,饮食转佳。枳实消痞精选,部分浓缩,加工散剂900g,每次10g,每日2次,间断服用近2月,诸症消失。电话随访:至今正常。
2016-02-19 07:2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胃可分为四个部分: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胃窦部。胃的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胃窦指的是幽门与胃角切迹平面之间的部分。胃窦炎好发于30岁以上的男性,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纳差、消瘦等,慢性胃窦炎还可表现为厌食,持续性腹痛,失血性贫血等。胃窦炎病变多局限于粘膜肌层,亦可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胃窦粘膜表现为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其中以粘膜下层最为明显。此外,当有粘膜糜烂,腺体萎缩与肠腺增生,胃窦炎很少单独存在,常与消化性溃疡或胃癌同时存在,因为胃窦炎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关系密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症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波动或恐惧紧张时,可使症状加剧。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也易发作。有些胃窦炎患者,上腹疼症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似,慢性胃窦炎容易误诊为胃窦癌,需做胃镜检查来区别。胃窦炎的治疗一般应采用饮食控制、镇静、抗酸、解痉、止痛等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对情绪紧张者,可用小剂量镇静剂。对嗳气、恶心及胃排空障碍者,可选用胃复安10毫克每日2~3次,也可选用吗丁林20毫克每日2~3次,或西沙必利10毫克,每日2~3次。针对胃窦粘膜炎性病变,可选用麦滋林-S0.67克,每日3次,连服6~8周。若患者上腹痛伴反酸,可加用泰胃美400毫克,每日1次,连服1个月。或法莫替丁20毫克,每晚1次,连服1月。如慢性胃窦炎的病理诊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选用德诺2片,每日3次,连服4~6周,或服用阿莫西林500毫克,每日3次,连服4周。
2016-02-18 23:0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