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原时间12.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单位1.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2.1纤维蛋白原2.01凝血酶时间20.8请问我的这个检查结果有什么问题,做这个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谢谢!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凝血酶时间临床意义:(1)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①先天性:先天性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症等.
2016-02-20 06:1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可在下列疾病过程中发生:1.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2.细菌感染严重的败血症(如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菌痢,大叶性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3.病毒感染重症病毒性肺炎,暴发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出血性麻疹及严重水痘等。4.其他感染恶性疟疾,钩端螺旋体病及真菌感染等。5.血液病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蚕豆病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6.肿瘤恶性肿瘤,巨大血管瘤。7.其他危重病症各种休克(感染性,失血性或过敏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烧伤,脑挫伤,毒蛇咬伤,大手术后,体外循环,错误输血(血型不合),输液严重反应及新生儿硬肿症等。
2016-02-19 17:1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在正常情况下,微循环中流动的血液不会凝固,主要是由于没有血管损伤,没有血小板的黏着和聚集,没有凝血和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但是一旦在上述各种因素(如细菌内毒素,血管内皮损伤等)的影响下,激活了凝血系统,使循环的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即在微循环内发生血小板聚集和广泛性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大量微血栓,此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血小板明显降低,形成了“消耗性凝血障碍”,于是血液的高凝状态转变为低凝状态,临床上出现广泛性出血,发生后,原与凝血保持动态平衡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以下简称纤溶),因组织缺氧,血液和组织的前活化素被激活成为活化素,后者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从而发生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此即继发性纤溶现象,因为纤溶酶是一种蛋白分解酶,当纤溶现象亢进时,除了溶解纤维蛋白外,还分解了许多凝血因子,使多种凝血因子进一步消耗而减少,促使出血的发生
2016-02-19 14:3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凝血酶时间临床意义:(1)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①先天性:先天性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症等.②后天性:肝硬化,肝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
2016-02-19 10:4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