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中医治疗
我这是第二次得丹毒了.上次是破皮治疗的.这次已经有20多天了,小腿有5m2一直红肿,输了五天640万青霉素,配吃磺胺片,现在还是没好.中医有更好的药方吗? 补充提问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发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中医传统外科膏药内加生肌丹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快速生长.对疔,痈.疽,疖,丹毒,蜂窝织炎,各种化脓溃烂等疾病疗效奇特,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其疗效高,无副作用.
2016-02-20 11:3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中医中药方面以调理免疫为主,建议您急性期医治病为主。
2016-02-20 11:1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丹毒俗称“流火”,是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发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处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中医传统外科膏药内加生肌丹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快速生长.对疔,痈.疽,疖,丹毒,蜂窝织炎,各种化脓溃烂等疾病疗效奇特,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其疗效高,无副作用.
2016-02-20 11:0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2016-02-20 04:4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中医有好的药方:丹毒的辨证分析丹毒的发生,是由于火邪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而致;或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邪毒乘隙侵袭而发.而发于头面部者,多兼有风热;发于胁下腰胯部者,多兼有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兼挟湿热.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清热凉血解毒,并宜结合外治法.丹毒的辨证论治风热火毒型【证见】皮疹发生于头面部,伴有恶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纳呆,口渴,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洪数.【治法】清热凉血解毒,佐以祛风.【方药】1.主方普济消毒饮(李东垣方,录自《医方集解》)加减处方:黄芩,牛蒡子,柴胡,玄参,牡丹皮各12克,黄连,桔梗,升麻各9克,连翘,板蓝根各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甘草5克,薄荷5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2.中成药(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2)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3)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肝胆火盛型【证见】皮疹发生于胁下腰胯部,成大片状.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目赤,胸胁部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治法】泻肝火,利湿热.【方药】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处方: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泽泻,木通,牡丹皮各12克,车前子15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大黄12克(后下).水煎服,每日l剂.2.中成药(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2)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火毒挟湿型【证见】皮疹发生于小腿,足背部,或并见水疱,大疱.伴有恶寒,发热,疲倦乏力,头痛,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薜,防己,木瓜,金银花,连翘各15克,牡丹皮,牛膝各12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2.中成药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热毒内陷型【证见】病势急骤,除有皮疹之表现外(以发于头面部者较易发生邪毒内攻),并见寒战,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或黄糙,脉洪数或弦滑数或沉而数.【治法】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方药】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处方: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黄,金银花各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赤芍,连翘各15克,黄芩,玄参,栀子各12克,牡丹皮,知母各9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2剂.2.中成药(1)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湿热夹瘀型【证见】皮疹反复发作,或形成象皮肿者,伴时有发热,疲倦乏力,肢体沉重,纳呆.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涩.【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薜,泽泻,木瓜,忍冬藤,丝瓜络,赤芍各15克,牡丹皮,通草,防己,苍术各12克,生薏苡仁30克,滑石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坚肿难消者,酌加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乳香,没药各9克等.2.中成药(1)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慢性复发性丹毒非急性发作.(2)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日为1个疗程.3.单方验方(1)苍术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苍术1000克,加水连熬3次,取汁,慢火煎成浓膏,加蜂蜜250克,调和成膏.每次服1匙,每日2次,温开水冲化服.适用于慢性复发性丹毒非急性发作.(2)苍术防己泽泻升麻丸(顾伯康《中医外科学》).处方:苍术,防己,泽泻各60克,升麻3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9克,每日2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大脚风(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常服.丹毒的外治法*可选用双柏散,金黄散或玉露散,以水,蜜调制冷敷,每日1~2次.也可用新鲜草药,如马齿苋,仙人掌,芙蓉叶,野菊花叶,紫花地丁,蒲公英等,选l~2种捣烂外敷.*大脚风(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用鲜乌桕叶,鲜樟树叶,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切碎水煎,每晚熏洗1次.以上是对“丹毒的中医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6-02-19 16:3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