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脐疝是怎么回事?要紧吗?能趴着吗?
我有一个亲戚刚生了一小可爱的小宝宝,大家都很细心的照顾他,单后来发现他的脐部有个鼓起的圆形小肿块,小的就像樱桃那么大,安静或躺着的时候,小肿块可鼓得更大。用手轻轻压回去,同时还可听到“咕嘟”一声,医生说是脐疝。脐疝是怎么回事?要不要紧?宝宝嘛,经常趴着可以吗?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脐疝是小儿常见的脐部疾病,多因脐部发育缺陷所致。一般不太要紧,但需密切观察。宝宝能否趴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包括脐疝成因、症状、危害、治疗及护理等方面。 1.成因:宝宝脐疝通常是由于脐环未完全闭合,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就容易从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2.症状:表现为脐部鼓起的圆形小肿块,安静或平卧时可能更明显,用手轻压可回纳,并常伴有响声。 3.危害:多数脐疝可在 1 岁左右自愈,少数可能发生嵌顿,导致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4.治疗:对于直径较小、年龄较小的患儿,多采取观察等待,可用脐疝带进行局部压迫。如果脐疝较大或发生嵌顿,则需手术治疗。 5.护理:平时要注意避免宝宝剧烈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至于趴着,只要宝宝没有不适,短时间趴着一般没问题,但要注意观察。 总之,宝宝脐疝多数无需过度担心,但家长要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1-23 19:0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2016-02-21 11:5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
2016-02-21 02:1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邱金磊 医师
莒南县相沟卫生院
其他
外科
-
你好!“肚脐眼”突出,医学上称为“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
2016-02-20 21:0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脐疝? 发生于脐部的腹外疝统称为脐疝(umbilal hemia),女性多于男性,成人中以肥胖者居多;新生儿比成年人多。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常干哭闹、咳嗽、排便或排尿困难时于脐部出现圆形肿块,安静、平卧时可消失,很少发生嵌顿,用手指可清楚地扪及脐环的边缘,并有咳嗽冲击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