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能治好吗
2011年5月底,刚发现的时候儿子的腹部大比如说肝,脾,胆囊,胰腺变大,腹部有大量水,贫血,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低等等............,在新疆乌鲁木齐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静脉打白蛋白,肝泰乐,吃青霉胺等。。。,没有过没反应,以前没有发现《也就是说没注意过》我们祖母内这种病。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肝豆,这是一种显性遗传病,主要是男性发病,女性带致病基因,可以影响肝脏和脑部病变。导致铜代谢异常。肝豆无法根治,只能控制血铜的代谢,服用药物调节,及低铜饮食,对症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率约为1/50万-100万,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脑退行性病变和角膜边缘有铜盐沉着环为其临床特征,这种隐性遗传的规律是:当来自父母的成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都是缺陷基因时(纯合子),子代才发病,如果来自亲体一方的基因有缺陷,而另一方是正常的(杂合子),子代一般不发病,只是缺陷基因携带者,这种基因可继续下传,此病患者(纯合子)的父母一般都是缺陷基因携带者(杂合子),虽然不发病,但婚配后所生子女有1/4发病,1/2系缺陷基因携带者,只有1/4可能是正常的
2016-02-20 18:4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肝豆状核变性是以青少年为主的遗传性疾病,由铜代谢障碍引起.其特点为肝硬化,大脑基底节软化和变性,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伴有血浆铜蓝蛋白缺少和氨基酸尿症.又名Wilson病.本病的基本病因是体内各组织,尤其是肝,脑,肾,角膜等处铜沉积过多,导致组织损害和病变.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虽在婴儿期肝脏就已有铜的蓄积,但6岁前罕有肝病症状发生,而50%在15岁前发病,偶有60岁才发病者,初起症状42%为肝病表现,34%为神经系统,10%为精神症状,12%为继发于肝病的内分泌或血液系症状,1%为肾损害表现,约25%患者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系统受累表现.关于本病自然病程理论上分四期:Ⅰ期:铜在肝细胞质原始聚积直至达饱和状态,临床上无症状;Ⅱ期:铜从胞质转入溶酶体,部分释放入血.大多数(60%)患者铜的再分布是逐渐发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是,如此过程进展快,血铜突然升高可致溶血,肝内快速再分布可致肝坏死或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Ⅲ期:肝外组织铜贮积,出现肝硬化,神经,角膜和肾损害,临床有相应表现,可出现溶血,可死于肝功能衰竭,也可以再度缓解为无症状;本期表现多样,如肝硬化进展慢,肝外铜贮积慢,患者可多年无症状,但进展快则临床经过凶险;Ⅳ期:即络合物长期治疗后的缓解期.至于你提的问题,的看你的基础情况,如基础情况允许,考虑.另外必须搞清楚,这病是须终身服药.因为它是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说白了就是基因的问题.不过通过排铜治疗,可以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给你推荐个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那里主要是中西结合治疗,效果不错.
2016-02-21 01:5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见近亲婚配。本病可以治疗,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治疗包括低铜饮食,避免吃含铜高的食物,如肝、贝壳类、坚果、巧克力等;用D-青霉胺促进铜从尿中排出,锌制剂减少铜的吸收。 1.低铜饮食避免或限制富含铜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水生贝壳类动物、坚果、巧克力等,注意控制饮用水的铜摄入量。 2.驱铜治疗 1)青霉胺①初始治疗:每天20-30mg/kg,25kg以下的患者按25kg计算,最小剂量每天0.5克,分2-4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同时补充维生素B6每天12.5-25mg
2016-02-21 11:0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肝豆属于遗传病,是人体染色体病变所致的,导致身体对于铜代谢异常所致。现在无法对于遗传病进行有效治疗,现在所有治疗都是针对铜代谢进行的。只是延缓患者生命的。
2016-02-21 11:18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不可彻底治愈但可稳定。这种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铜代谢能力不足,可进而引起脑病变和肝硬化。现在还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但如早发现,早治疗,大多可达到不影响生活和存活期的程度。如果已经到了晚期再治疗,以现在的技术而论,就基本没效果了。
2016-02-21 12:0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HLD)由Wilson(19l2)首报,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以豆状核、肝、肾和角膜铜沉积表现的各种 异常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约为15~30/100万。基因频率约0.003~0.007,杂合子频率稍大于0. 01。本病在我国尚无流行病学的大宗资料报告,根据广州中山一院神经科1981~1991年神经遗传专科门诊957例初诊病例分析,WD共97例,占10.14%,居全部单基因遗传病的第2位,可见本病在我国并不少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