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足月剖腹产后脐疝如何处理
我儿子2015年4月20日出生,足月剖腹产,出生一周后发现脐疝,哭吵时脐部有直径约1厘米肿块凸出,可回复。现在快3个月了,脐部肿块大了很多,像乒乓球。有的说在腹部包扎,可自己不好操作啊。如果不加压,肿块会越来越大吗?要做什么检查?如果手术,多大做较好?费用要多少?婴儿脐疝带是怎么回事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婴儿脐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问题,多因脐部腹壁组织发育薄弱所致。处理方法包括观察、包扎、手术等。需关注脐疝变化,了解检查方法和手术时机。 1. 脐疝形成原因:婴儿脐部腹壁肌肉和筋膜发育不成熟,当腹内压增高,如哭闹、咳嗽时,腹腔内容物就容易从薄弱处凸出形成脐疝。 2. 病情发展判断:若不加压,肿块可能会继续增大,但并非绝对。多数脐疝可在 1-2 岁内自愈。 3. 检查项目:通常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即可初步判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腹部 B 超检查,以明确疝内容物的情况。 4. 手术时机:如果脐疝直径超过 2 厘米,或在 2 岁后仍未自愈,可考虑手术治疗。 5. 脐疝带作用:婴儿脐疝带是一种辅助治疗工具,通过对脐部施加压力,减少疝内容物凸出,但使用时要注意正确佩戴,避免过紧或过松。 总之,对于婴儿脐疝,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5-01-22 13:5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林久健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肚脐眼”突出,医学上称为“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婴儿出生后,脐部是一个先天性薄弱点,凡是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脐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
2016-02-21 10:4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脐疝病儿一般并无痛苦,并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仅极少数发生肠子嵌顿.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有些家长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使小儿尽量少哭或不哭,对小儿百依百顺,日久后会造成心理发育障碍,必须注意这一点
2016-02-21 09:3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这样的情况考虑需要做好手术治疗的,需要使用营养药物修复调理的,需要定期做好检查确定具体的情况
2016-02-21 08:5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只要宝宝的健康情况良好,成长发育顺利,而且没有什么并发症,那么即便是脐疝气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肚脐基部仍为敞开的环状结构,直径不超过一厘米,无伤大雅,等宝宝渐渐长大,身体的构造功能成熟后,一般在1岁左右会自行缩小消失。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16-02-21 04:0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脐疝? 发生于脐部的腹外疝统称为脐疝(umbilal hemia),女性多于男性,成人中以肥胖者居多;新生儿比成年人多。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常干哭闹、咳嗽、排便或排尿困难时于脐部出现圆形肿块,安静、平卧时可消失,很少发生嵌顿,用手指可清楚地扪及脐环的边缘,并有咳嗽冲击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