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尿崩症是可以治疗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病因治疗、饮食调整等。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和合理性而异。 1. 药物治疗:去氨加压素是治疗尿崩症的常用药物,能减少尿液生成。氢氯噻嗪可通过影响肾脏对电解质的重吸收发挥作用。卡马西平能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2. 病因治疗:如果是由于颅内肿瘤等原因导致的尿崩症,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瘤。 3. 饮食调整:适当控制饮水量,避免过度饮水导致水中毒。增加盐分摄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 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 5. 定期复查:监测尿量、尿比重、血电解质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尿崩症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多数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2025-01-22 15:1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治疗:1.中枢性尿崩症(1)病因治疗:针对各种不同的病因积极治疗有关疾病,以改善继发于此类疾病的尿崩症病情.(2)药物治疗:轻度尿崩症患者仅需多饮水,如长期多尿,每天尿量大于4000ml时因可能造成肾脏损害而致肾性尿崩症而需要药物治疗.①抗利尿激素制剂:A.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此药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精氨酸加压素的类似物,近年已广泛用于治疗尿崩症,由于其结构中氨基端半胱氨酸脱去了氨基,因而能抗拒氨基肽酶的分解作用,使其半衰期延长为加压素的3倍以上;另外在第8位上以右旋精氨酸替代精氨酸,则降低了加压活性,其利尿活性与血管加压作用由天然抗利尿激素的450和450分别变为1200和0.5抗利尿作用加强而无加压作用,副作用减少.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为目前治疗尿崩症的首选药物,可由鼻黏膜吸入,2次/d,每次10~20µg(儿童患者为每天2次,每次5U或1次/d,每次10~15µg),肌内注射制剂每毫升含4U,1~2次/d,每次1~4µg(儿童患者每次0.2~1µg).90年代开发出DDAVP的口服剂型去氨加压素(商品名为弥凝),为第1个肽类激素口服剂型,剂量为每8小时1次,每次0.1~0.4mg.由于其价格昂贵,部分患者也可睡前服用1次,以控制夜间排尿和饮水次数,得到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去氨加压素(弥凝)安全性较好有人报道尿崩症孕妇服用去氨加压素(弥凝)仍是安全的,并不构成对婴儿的威胁.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从鼻喷雾制剂转换为口服制剂(即弥凝)的剂量比例约为20倍.由于个人对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反应性不一样剂量应个体化,部分病例应用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后因过分的水负荷,可在完全无症状的情况下表现有血渗透压下降过剩的水排除延迟,严重者致水中毒故建议每天剂量应分2~3次给予,切忌每天给1次大剂量.对于婴儿和幼童或有中枢神经损害的病人在用药期间需每天计算液体出入量,以保持适当的出入平衡,或调整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的用量,保持每天有约2h的稀释尿.B.长效尿崩停(鞣酸加压素油剂):每毫升油剂注射液含5U从0.1ml开始肌注,必要时可加至0.2~0.5ml疗效持续5~7天,长期应用2年左右可因产生抗体而减效,过量则可引起水分潴留,导致水中毒故因视病情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用药剂量与间隔时间.C.垂体后叶粉鼻吸入剂(尿崩停):每次吸入20~50mg,每4~6小时1次,长期应用可致萎缩性鼻炎,影响吸收或过敏而引起支气管痉挛,疗效亦减弱.D.尿崩灵(赖氨酸血管加压素粉剂):为人工合成粉剂,由鼻黏膜吸入,疗效持续3~5h,每天吸入2~3次,长期应用亦可发生萎缩性鼻炎.E.神经垂体素水剂:皮下注射,每次5~10µg,2~3次/d作用时间短,适用于一般尿崩症,注射后有头疼,恶心呕吐及腹疼不适等症状,故多数患者不能坚持用药.F.抗利尿素纸片:每片含AVP10µg,可于白天或睡前舌下含化,使用方便,有一定的疗效.G.神经垂体素喷雾剂:赖氨酸血管加压素与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均有此制剂,疗效与粉剂相当,久用亦可致萎缩性鼻炎.②口服治疗尿崩症药物:A.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小儿每天2mg/kg,成人每次25~50mg,3次/d服药过程中应限制钠盐摄入,同时应补充钾(每天60mg氯化钾).其作用机制可能系利钠大于利水,血容量减少而刺激AVP分泌与释放,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适用于轻型或部分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长期服用可能会损害肾小管浓缩功能,需长期补钾易引起胃肠道副反应,血糖,血尿酸水平升高.B.氯磺丙脲:每次0.125~0.25g,1~2次/d.服药24h后开始起作用,4天后出现最大作用,单次服药72h后恢复疗前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或神经垂体促进AVP的合成与释放.也有人认为该药可加强AVP作用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受体,从而增加AVP的周围作用,其副作用为低血糖,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低血钠或水中毒.与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反应C.氯贝丁酯(安妥明)(atromid-s,或clofibrate):用量为每次0.5~0.75g,3次/d,24~48h迅速起效,可使尿量下降,尿渗透压上升.本为降血脂药物,其抗尿崩作用可能是兴奋下丘脑分泌释放AVP或可能延缓AVP降解.与DDAVP合用,可对抗耐药,长期应用有时可致肝损害肌炎及胃肠道反应.D.卡马西平(酰胺咪嗪,carbamazepinetegretol):本为抗癫痫药物,其抗尿崩作用机制大致同氯磺丙脲,用量每次0.1g,3次/d,作用迅速尿量可减至2000~3000ml,副作用为头痛,恶心,疲乏,眩晕,肝损害与白细胞减低等.E.吲哒帕胺(寿比山):本为利尿,降压药物,其抗尿崩作用机制可能类似于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用量为每次2.5~5mg1~2次/d.用药期间应监测血钾变化.2.肾性尿崩症由药物引起的或代谢紊乱所致的.肾性尿崩症,只要停用药物,纠正代谢紊乱,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为家族性的,治疗相对困难,可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消炎痛)上述治疗可将尿量减少80%.3.其他治疗(1)中医中药治疗:以补肾,滋阴,生津益气为主,佐以固肾,可用生脉散知柏地黄丸或汤剂,缩泉丸(散),桑螵蛸,熟地,黄芪,菟丝子,龙骨,牡蛎,萸肉山药,杞子和甘草等.(2)病因治疗:如手术切除脑瘤,治疗全身性疾病等.(3)饮食方面应限制钠盐,咖啡,茶类,并适当补充糖蛋白质与多种维生素等.
2016-02-21 19:3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这尿崩症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原因是肾细尿管的再吸收受到影响.治疗宜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健脾补肾,补气生津,滋阴助阳,益气固涩
2016-02-21 19:1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