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威 护师
松原市中医院
二级甲等
肿瘤科
-
淋巴瘤的症状多样,治疗方法也因病情而异。常见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等。 1.症状表现: 淋巴结肿大:多无痛,质地较韧,可活动或融合。 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常反复。 盗汗:夜间出汗明显增多。 体重减轻: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 皮肤瘙痒:全身性,且难以缓解。 2.治疗方法: 化疗: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等药物。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如 PD-1 抑制剂。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特定靶点的药物,如利妥昔单抗。 手术治疗:用于诊断或解除压迫等。 淋巴瘤的症状和治疗需要综合判断,患者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025-01-25 15:2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你好!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L)和非霍奇金病(NHL)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便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结淋巴组织原发部变多见于NHL.疾病传播散方式有从原发部位向临近淋巴结一此转移如HD,也有越过邻近而向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常见于NHL,NHL还可以多中心起源,所以临床一旦确诊,常已播散全身 由于放射疗法的合理应用和联合化疗的积极推广,淋巴瘤的疗效有较快提高,尤以HD无,大多早期病例都能长期无并存活.NHL的疗效虽较HD差,但长期缓解或无并存活者也逐渐增多.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和预后都有密切关系.HD的放射治疗已取得显著成就.较为有效,但最好应用直线加速器.用高能射线大面积照射HDⅠA至ⅡB的方法有扩大及全身淋巴结照射两种.扩大照射除被累计的淋巴结及肿瘤组织外,尚须包括附近可能侵及的淋巴结区,例如病变在隔上采用斗篷式.隔下倒“Y”字式.斗篷式照射部位包括两侧从乳突端之锁骨上下,腋下,肺门,纵隔以至隔的淋巴结;要保护肱骨头,喉部及肺部免收照射.倒“Y”式照射包括从膈下淋巴结至腹主动脉旁,盆腔及腹股沟的淋巴结,同时照射脾区.剂量为30~40Gy,3~4周为一疗程.全身淋巴结照射即膈上为斗篷式并加照膈下倒“Y”字式.
2016-02-22 01:1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便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结淋巴组织原发部变多见于NHL.疾病传播散方式有从原发部位向临近淋巴结一此转移如HD,也有越过邻近而向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常见于NHL,NHL还可以多中心起源,所以临床一旦确诊,常已播散全身,以下分别阐述HD和NH主要临床表现:一,霍奇金病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如果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前浅表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的压迫症状,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腔静脉压迫症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硬膜外肿块导致脊髓压迫症等.另有一些HD病人(30%~50%)以原因不明的特许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这类患者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散,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发热后部分患者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热)约见于1/6患者.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搔痒,多为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全身搔痒可为HD的唯一全身症状.体验脾肿大者并不常见,约10%左右,脾受累表明有血源播散.肝实质受侵引起肿大和肝区压痛,少数有黄疸.肝病变系脾通过静脉播散而来,所以肝较脾肿大为少.HD尚可侵犯各系统或器官:例如肺实质轻浸润,胸腔积液,骨髓引起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坏,以及脊髓压迫症等.带状疱疹好发于HD,约占5%~16%.二,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HD为少.分化不良性淋巴细胞易侵犯纵隔.肿大的淋巴结也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仅见于24%患者.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搔痒很少见.除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外,NHL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咽淋巴环病变通常占恶性淋巴瘤的10%~15%,96%为弥漫性原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型淋巴瘤,发生部位最多在软腭,扁桃体,其次为鼻腔及鼻窦,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及颌下淋巴结大.NHL较HD更有结外侵犯倾向,尤其是弥漫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结外累及以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NHL累及肠胃道部位以小肠为多,其中半数以上为回肠,其次为胃,结肠很少受累.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和腹块,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或脂肪泻等.个别因肠梗阻或大量出血经施行手术而确诊.肝经活组织证实约1/4~1/2受累,脾肿大仅见于较后期病例.胸部以肺门及纵隔受累最多,半数有肺部浸润或(和)胸腔积液.尸解中近1/3可有心包及心脏受侵.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多在疾病进展期,约有10%,以累及脑膜及脊髓为主.骨髓累及者约1/3~2/3,与类型有关,骨骼虽还以胸椎及腰椎最常见,股骨,肋骨,骨盆及头颅骨次之.弥漫性大细胞或组织细胞型可原发于骨骼,患者年龄较轻,多在长骨,主要是溶骨性.皮肤表现较HD为常见,多为特异性损害,如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等.肾脏损害尸解有33.5%,但临床表现仅23%,主要为肾肿大,高血压及尿素氮贮留.近年来淋巴瘤合并肾病综合征已屡有报道,随淋巴瘤缓解而好转.
2016-02-21 23:5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患者可以采用纯天然中草药治疗效果比较好,对晚期恶性肿瘤及淋巴瘤都有独特的疗效,而且安全,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副作用,能使患者在短时间内看到治疗的效果,治愈的希望也是比较大的.
2016-02-21 20:3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临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便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结淋巴组织原发部变多见于NHL.疾病传播散方式有从原发部位向临近淋巴结一此转移如HD,也有越过邻近而向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常见于NHL,NHL还可以多中心起源,所以临床一旦确诊,常已播散全身,以下分别阐述HD和NH主要临床表现:一,霍奇金病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如果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前浅表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的压迫症状,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腔静脉压迫症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硬膜外肿块导致脊髓压迫症等.另有一些HD病人(30%~50%)以原因不明的特许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这类患者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散,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发热后部分患者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热)约见于1/6患者.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搔痒,多为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全身搔痒可为HD的唯一全身症状.二,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HD为少.分化不良性淋巴细胞易侵犯纵隔.肿大的淋巴结也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仅见于24%患者.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搔痒很少见.除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外,NHL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治疗:由于放射疗法的合理应用和联合化疗的积极推广,淋巴瘤的疗效有较快提高,尤以HD无,大多早期病例都能长期无并存活.NHL的疗效虽较HD差,但长期缓解或无并存活者也逐渐增多.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和预后都有密切关系.一放射治疗:HD的放射治疗已取得显著成就.较为有效,但最好应用直线加速器.用高能射线大面积照射HDⅠA至ⅡB的方法有扩大及全身淋巴结照射两种.二,化学治疗:极大多数采用联合化疗,要争取首次治疗即获得完全缓解,为长期无并存活创造有利条件.三,骨髓移植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者可考虑全淋巴结放疗及大剂量联合化疗,结合异基因或自身骨髓移植,以期取得较长期缓解和无病存活期.目前国内外研究自身骨髓移植对弥漫性,进展性淋巴瘤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其中40恩%~50%以上获得肿瘤负荷缩小,18%~25%复发病例被治愈.自身骨髓移植尚存在自身骨髓体外净化问题有待解决.四,手术治疗仅限于活组织检查;合并脾机能亢进者则有切脾指征,以提高血象,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五,干扰素有生长调节及抗增殖效应.对蕈样肉芽肿,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及弥漫性大细胞型有部分缓解作用.应用方法和确切疗效尚在实践探索中.
2016-02-21 18:0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