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传染源有哪些及相关特点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登革热的传染源主要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还有可能是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患者在发病特定时期传染性强,少数患者热退后仍可能携带病毒。 1. 患者:发病 1 日至发病后 3 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热退后第 3 日血液中还能分离到病毒。 2. 隐性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播病毒的可能性,但症状可能不明显。 3. 蝙蝠: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成为自然宿主和传染源。 4. 猴:其体内的登革病毒抗体表明可能参与病毒传播。 5. 鸟类:检测到抗体,存在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6. 狗:体内有登革病毒抗体,有传播病毒的潜在风险。 了解登革热的传染源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
2025-01-26 03:2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016-02-23 14:4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
2016-02-23 14:3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预防很简单,只要避免叮咬或杜绝病媒蚊孳生,如:室内冰箱底盘水生植物容器,水槽,贮水缸,每周刷洗换水;室外废轮胎,空罐,破瓶等应予清除,勿堆积杂物,加强环境整顿.
2016-02-23 11:1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