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治疗方式如何选择?
2011年5月快走时晕厥,同年9月体位改变时晕厥,今年频繁头晕到本地县,市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肥厚性心肌病,心脏压力阶差100,今年8月底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检查确诊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做酒精消融术后压力阶差25,出院后服用倍他乐克每天两粒,阿司匹林每天一粒两个月又晕厥,回院复查转成基底梗阻,压力阶差120,医生又加振源胶囊松龄血脉康能不能中药治疗?如需要外科治疗是开胸的大手术还是微创的?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疾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 1. 疾病原理: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是由于心肌肥厚导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射血功能。 2.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等,可改善症状。 3. 介入治疗:如酒精消融术,通过注入无水酒精造成局部心肌坏死,减轻梗阻。 4. 外科手术: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微创手术(如经心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适用于严重梗阻患者。 5. 中医治疗:部分中药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主要治疗方法。 6. 治疗选择:病情较轻时,可先尝试药物治疗;若药物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 总之,对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改善症状和预后。
2025-02-04 23:0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西交大一附医确诊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说明心脏已有器质性病变,耐受手术的能力极差,不应大手术治疗,而后又发生基底侧梗阻,应根据时间容许原则,选择尿激酶溶栓或PCI介入治疗!中药中的丹参、红花均有活血之功效,可以作为溶栓后的辅助治疗。外科大手术不提倡,微创应该更适合,但凡手术本身都风险,加之您的病情较重,微创也是有风险的!当然具体情况还是就诊医生更了解,他们的治疗方案更接近合理!
2016-02-25 07:3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的疾病已经很清楚了。肥厚性心肌病主要是压力差大,导致机体供血不足。现在要出现基底梗阻。这就比较麻烦。建议你按照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的建议。积极进行治疗。振源胶囊松龄血脉康为中医制剂,比较安全,效果也比较好。
2016-02-25 06:5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患者中年男性,晕厥病史一年余,头晕。已行酒精消融术,出院后服用倍他乐克、阿司匹林治疗,近两月头晕,加用振源胶囊、松龄血脉康。考虑患者为心源性晕厥。建议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可以加服中药汤剂治疗,或针灸治疗。如外科治疗可能为开胸探查式。
2016-02-25 05:1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但由于心律失常,可致猝死,生活上应注意避免过劳,防止过度精神紧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左心室壁顺应性及左心室充盈,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外科手术治疗:压力阶差>60mmHg,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可行肥厚肌肉切除术。合并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做二尖瓣置换术。至于中药目前并无什么特效药。具体以医院咨询为主。
2016-02-24 21:1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晕厥? 晕厥(syncope)是指暂短的、完全的、可逆的意识丧失,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流突然降低导致一过性广泛性全脑供血不足,皮质功能全面抑制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晕厥与昏迷不同,昏迷的意识丧失时间较长,恢复较难。晕厥与休克的区别在于休克早期无意识障碍,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较明显而持久。血管神经因素、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是晕厥最常见的病因,还有相当一部分晕厥患者的病因是无法解释的。晕厥主要分为神经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和心源性晕厥。根据欧洲2001年晕厥诊疗指南提供的数据,晕厥的发生率在<18 15="" 40="" 59="" 16="" 40="" 49="" 19="">70岁的人群中为2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