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检查结果为 60.01,参考值 0.5→5%,这意味着什么?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主要症状:暂时无发病时间:无化验检查结果:结果60.01参考值0.5→5%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化验检查结果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疾病因素、生理变化、检测误差、药物影响、个体差异等。 1.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可能导致该项指标异常,比如某些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生理变化: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如剧烈运动后、应激状态下,也可能引起指标波动。 3. 检测误差:样本采集、运输、保存或检测过程中的失误,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4. 药物影响:正在使用的某些药物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总之,单一的化验结果异常不能直接确诊某种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综合判断来明确原因。如果对结果有疑虑,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身体状况。
2025-02-07 05:1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嗜酸粒细胞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锇,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下视丘刺激垂体前叶,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阻止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并促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向组织浸润,从而导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因此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患:如在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血精病时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稀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某些钩虫病患者,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南昌周到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分类中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而呈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但其嗜酸性粒细胞均属成熟型,随驱虫彻底及感染消除而血象逐渐恢复正常.(2)某些传染病:一般急性传染病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唯猩红热时反而增高,现已知这可能因该病病原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酶能活公补体成分,继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所致.(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此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可高达10%以上,并可见有幼稚型.罕见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其白血病性嗜酸粒细胞可达90%以上,以幼稚型居多,且其嗜性颗粒大小不均,着色不一,分布紊乱,并风气见空泡等形态学改变.某些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如堆霍奇金病及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时,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在10%左右.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此质激素后.你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必须和检查结果做具体的分析,是否有发热贫血等情况,引起重视,有必要做骨髓检查
2016-02-28 22:4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