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岁脑血栓患者出院后头晕失眠等如何治疗
我父亲65岁,患脑血栓(有血管性痴呆)2个月,当时血压高,住院治疗10天后有所好转,出院服用金纳多,落普思,阿司匹林,脑复康,VB,约1个月血压降低,经常为120/60,后停用落普思,阿司匹林,现血压仍为120/60,最近常失眠、头晕,恶心,严重时心理似乎明白,知道抓住东西,防止摔倒,请问专家,应怎样治疗,是否应改变还是加服其他药?谢谢。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65 岁脑血栓患者出院后出现头晕、失眠、恶心等症状,可能与血压波动、脑供血不足、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睡眠习惯改变等有关。 1. 血压波动:虽然目前血压为 120/60mmHg,但仍需密切监测。血压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头晕等不适。可通过多次测量,了解血压变化规律。 2. 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可能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脑供血不足。可考虑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长春西汀、倍他司汀等。 3.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需评估正在服用的药物,必要时调整用药。 4. 心理因素:患病后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睡眠和身体感受。可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5. 睡眠习惯改变:生病后生活规律变化,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应保持规律作息,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总之,对于脑血栓患者出院后的这些症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治疗,调整药物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2025-02-07 18:5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中风病作为心脑血管病类的一大病症,其高死亡、高致残率(双高)让人闻风变色,在医学界也是众医家之棘手之案,临床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中风病患者的康复期为2-6个月,半年不愈者几乎100%要留下后遗症。因此该病治疗之时机至关重要。本人通过大量临床总结了一套新的治疗方案。分为三个阶段:1. 初起—3个月为最佳治疗期,治疗此期患者见效迅速,疗效稳定,一般在2-3周即可自行散步,生活自理;2. 3—6个月为一般治疗期,治疗此期患者见效较慢,但多数能有较好的满意度;3. 6个月以上为治疗迟缓期,亦即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虽然较寻常疗法好些,但其康复速度较缓慢,往往会留下后遗症。综上所述,中风病的康复理所当然的首选针灸。
2016-02-29 10:3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可以服药安理申观察
2016-02-29 04:5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动脉硬化性痴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许多学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状态、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多发梗死性痴呆(MID)、腔隙性痴呆(lacunar dementia)、遗传性多发梗塞性痴呆(HMID)等。为避免误解,有专家建议凡与血管性因素有关的痴呆统称为血管性痴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脑内血管即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可以是这些血管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颅外大血管及心脏的病变,间接影响脑内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最终使大脑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