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我的一个表姐和我的关系一直都很好的,她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在前不久她被检查出来得了阴道癌,她家人都伤心死了,我也都挺替她担心的。去看了她两次,感觉整个人都憔悴了。是什么原因得这病的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阴道癌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病毒感染、长期慢性刺激、激素失衡、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 1.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阴道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会增加患癌风险。 2.长期慢性刺激:长期的阴道炎症、异物刺激等,可能导致阴道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恶变。 3.激素失衡: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阴道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癌变几率。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阴道癌,自身患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5.免疫功能异常: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癌变。 总之,阴道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女性来说,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阴道癌。
2025-02-08 00:4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阴道癌常发生于阴道后壁上1/3处.多数患者主诉绝经后少量不规则出血,恶臭分泌物和疼痛.清洁的塑料窥阴器有利于我们观察整个阴道壁.有时还需用碘溶液来处理以帮助分清肿瘤的界线.直肠阴道三合诊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粘膜下,阴道旁侵犯或直肠受累.仅约20%阴道癌患者可通过Pap涂片和盆腔检查诊断.
2016-03-01 21:3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阴道癌较少见, 阴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白带增多,甚至阴道有水样,血性分泌物伴有恶臭;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腹痛,大小便障碍(包括尿频,尿血,尿痛及便血,便秘等);严重者可形成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晚期患者则可有肾功能障碍,贫血及其他继发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喀血,表浅淋巴结转移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等.阴道局部病灶以乳头状或菜花型最多见,其次为溃疡状或浸润型. 阴道癌常发生于阴道后壁上1/3处.多数患者主诉绝经后少量不规则出血,恶臭分泌物和疼痛.清洁的塑料窥阴器有利于我们观察整个阴道壁.有时还需用碘溶液来处理以帮助分清肿瘤的界线.直肠阴道三合诊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粘膜下,阴道旁侵犯或直肠受累.仅约20%阴道癌患者可通过Pap涂片和盆腔检查诊断.除了胸部X线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以外,膀胱和直肠乙状结肠镜亦可作为常规检查.CT和MRI可鉴别腹膜内和腹膜外病灶.MRI还可以鉴别放疗性纤维化病灶和复发性肿瘤.目前,对于阴道癌的发病原因,临床上尚不清楚.部分患者有长期使用子宫托或有过盆腔放疗史.其发病原因与疱疹,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艾滋病,化学药物以及辐射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1)乳头状瘤病毒可能部分与其有关.HPV同阴道粘膜的发育异常变化相关,称为阴道上皮内瘤变.HPV感染!阴道上皮内瘤变!浸润癌,这一过程有报道,但确切可能性尚不清.(2)雌激素年轻女性阴道透明细胞癌与其母亲妊娠期服用雌激素有关,其危险性是1%0,由妊娠前12周接触的妇女危险性最高.1.积极治疗外阴疾病,如外阴白斑,外阴瘙痒,慢性外阴溃疡,尖锐湿疣和乳头状瘤等,黑痣应予切除,以防癌变.2.保持外阴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生活作风,避免性感染.3.防止病毒感染.4.外阴部出现肿物,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2016-03-01 20: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癌症患者如果控制得当,同样可以带着癌细胞正常的生活,甚至结婚生子,共享天伦。试想,你是愿意往一个无底洞里不断扔钱,不断加剧身体的痛苦,还是选择用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把病情控制住,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呢?“让这一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更好的造福人类红豆杉”这篇报道的中药可以试一下。
2016-03-01 17:0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是否放化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评分来决定是否采用.年龄大,体质弱,进食少,心脏功能不好等都不适合放化疗.适合放化疗的病人也要配合中药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巩固放化疗的效果,还可以防止复发转移.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中药治癌的药物甚多,良莠不齐,有些打着专家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须堤防上当.
2016-03-01 15:2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