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拉伤
2008年5月28日,我不小心从3米高的梯子掉下来,屁股先着地,当时痛得只能躺在地上,坐立不得.后来去医院照了X光,放射诊断报告显示脊椎未见骨折,滑脱X线征.骨盘各骨未见骨折,脱位.后来医生说是腰肌拉伤,给我开了2支七味解毒活血膏.这几天每天早上起来都感觉疲劳,有时还感觉疼痛.今天起来感觉特别痛,坐立不得,稍微动一下腰就钻心的痛,躺了很久才能勉强起来.我查了很多有关腰肌拉伤的事,看到很多都是一年半载都还在痛的.我才22岁,还要工作,还要养家活口,在这跪求医生的诊断和医疗办法.非常感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您说的情况可以有活动时疼痛,可以吃点芬必得观察看看的医生询问:
2016-03-02 14:1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外伤引起的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使用中医传统膏药治疗可以说是最理想的办法了。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对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具有极强的营养修复功能,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祝愿早日康复!
2016-03-02 11:0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不要游泳,建议你积极服用壮腰健肾丸和布洛芬片来治疗,如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你再次提问,我们会对你的问题密切关注.
2016-03-02 05:1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筋膜炎的急性发作,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建议中医膏药外敷,通过膏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可迅速消除肿痛,促进血液流畅和功能恢复.不明之处可随时咨询.祝早日康复!
2016-03-02 03:1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本病又称腰臀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祖国医学称为肾虚腰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腰背部肌肉尤其是腰背部伸肌群具有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的双重作用,前者产生或控制脊柱的运动,后者在任何位置(舒适站立和运动极限除外)均要拮抗重力的牵拉而维持躯干的姿势和脊柱正常的屈度.由于腰部过度疲劳,如长时间的弯腰劳动致使肌肉,筋膜,韧带持续牵张,使肌肉内的压力升高,血供受到影响而处于缺血状态,肌肉痉挛并产生大量乳酸,加上代谢产物(自由基,5羟色胺等)不能及时消除,积聚过多而引起水肿,粘连,久之可导致组织变性,形成慢性劳损.或由于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不彻底,使受损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复,局部形成慢性无菌性炎症,肌纤维变性或疤痕化,刺激神经末梢而产生腰痛.此外,由于先天性病变如腰椎骶化,脊柱隐裂,造成结构上的不稳定,部分肌肉和韧带失去附着点,从而诱发劳损而产生腰痛.[诊断](一)临床症状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适,或呈钝性胀痛,腰部重着板紧,如负重物,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充分休息,加强保暖,适当活动或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或遇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能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腰背部.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作痛等症状.(2)检查1,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2,肌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3,X线检查:少数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余无异常发现.[治疗]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有一定的效果,但关键是消除致病因素,即改变不良的姿势和超负荷劳动,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解痉止痛.部位及取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8髎,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主要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擦及被动运动.操作方法:1,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先用滚,按揉法沿两侧膀胱经由上而下往返施术3~5遍,用力由轻到重.然后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8髎等穴,以酸胀为度,并配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数次.2,解痉止痛法:医者用点压,弹拨手法施术于痛点及肌痉挛处,反复3~5遍,以达到提高痛阈,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目的.3,调整关节紊乱:患者侧卧位,医者面向患者站立,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再取仰卧位,双下肢屈膝屈髋,医者抱住患者双膝作腰骶旋转,顺,逆时针各8~10次,然后作抱膝滚腰16~20次,以调整腰骶关节.4,整理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滚,揉法在腰臀及大腿后外侧依次施术,往返3~5遍,并点按秩边,委中,承山等穴,然后用小鱼际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最后用5指并拢,腕部放松,有节律地叩打腰背及下肢膀胱经部位,用力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5,辅助治疗:功能锻炼,加强腰背伸肌锻炼,如仰卧位拱桥式锻炼,俯卧位的飞燕式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各作20~30下.有利于腰背肌力的恢复.
2016-03-01 19:0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