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1.氨苯砜是首选,成人剂量50~150mg/d,有些患者隔天一次50mg足以控制症状,某些患者150~200mg/d才能控制病情。防止氨苯砜的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和溶血,特别是当病人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可产生非常严重的溶血。 2.磺胺对某些病人有效,磺胺吡啶0.2~0.5g,3次/d,可给予对氨苯砜,不能耐受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长效磺胺如磺胺甲氧吡啶达嗪有较好疗效。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少到维持量。 3.秋水仙碱0.5mg,3次/d,对部分患者可试用。当有继发感染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无谷胶饮食,如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中的面筋,严格控制5个月到1年,才能减少或完全停止药物治疗。 5.避免使用含碘、溴剂及食含碘的食物,如紫菜、海带等海产品,这些食物常能使病情加重。 6.外用治疗一般用炉甘石洗剂以缓解局部的灼痒,抗组胺洗剂或凝胶、皮质类固醇霜剂等可选用。如有糜烂时可用1∶8000的高锰酸钾浸浴,再外搽10%紫草油,维氏油或龙胆紫等。
2016-03-03 17:4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治疗方案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去除可疑病因,积极治疗内部疾病,忌用碘、溴等药物及含碘食物,宜进无谷胶饮食。 3.内用药氨苯砜100~150mg/d,见效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持续一段时间。服药期间须定期查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肝功能;重症者可并用糖皮质激素。 4.对症使用外用药。 某些疱疹样皮炎患者通过严格而长期的(如6~12个月)无谷胶饮食,不用或少用药物治疗也可控制病情。氨苯砜50mg,每日2次或3次口服,或100mg每日1次,可在1~3天之内缓解瘙痒等症状。若症状无改善,氨苯砜剂量可在1周之内增加到100mg,每日4次。大多数患者可在50~150mg/d的剂量下控制病情。磺胺吡啶虽然没有氨苯砜效果好,但也可作为另一种治疗药物,起始口服剂量为2~4g/d,维持剂量为1~2g/d。秋水仙碱可作为另一种治疗方法。 接受氨苯砜和磺胺吡啶治疗的疱疹样皮炎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前4周,每周要检查血常规,以后8周,每2~3周检查1次,继之每12~16周检查1次,因为随时可能发生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最常见的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患者非常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或肝脏毒性反应罕见。如果使用氨苯砜治疗引起溶血,明显心肺功能障碍或周围神经病变,应考虑改用磺胺吡啶。磺胺吡啶一般不会引起溶血。
2016-03-03 16:4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2.去除可疑病因,积极治疗内部疾病,忌用碘、溴等药物及含碘食物,宜进无谷胶饮食。3.内用药氨苯砜100~150mg/d,见效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持续一段时间。服药期间须定期查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肝功能;重症者可并用糖皮质激素。4.对症使用外用药。某些疱疹样皮炎患者通过严格而长期的(如6~12个月)无谷胶饮食,不用或少用药物治疗也可控制病情。氨苯砜50mg,每日2次或3次口服,或100mg每日1次,可在1~3天之内缓解瘙痒等症状。若症状无改善,氨苯砜剂量可在1周之内增加到100mg,每日4次。大多数患者可在50~150mg/d的剂量下控制病情。磺胺吡啶虽然没有氨苯砜效果好,但也可作为另一种治疗药物,起始口服剂量为2~4g/d,维持剂量为1~2g/d。秋水仙碱可作为另一种治疗方法。
2016-03-03 09:0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