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症状
我是一名在基层乡镇工作的公务员,曾经接触过麻风病详情介绍,病因,治疗用药,名医名院等信息"target="_blank">麻风病患者。我最近发现我的十个脚指正上面都莫名的氧,特别是遇温热水更氧,更可怕的是我的眉毛偶尔也会掉一点,请问我这种现象是得了麻风病吗。麻风病症状?麻风病症状?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其临床表现为原有皮损加剧扩大,并出现新的红斑,斑块和结节.浅神经干表现为突然粗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原有麻木区扩大,又出现新的麻木区.旧的畸形加重,又可发生新的畸形.血液化验无明显异常,常规麻风杆菌检查阴性,或者查到少量或中等量麻风杆菌.本型反应发生较慢,消失也慢.根据细胞免疫的增强或减弱,分为“升级反应”和“降级反应”.“升级”反应时病变向结核样型端变化,“降级”反应时向瘤型端变化.
2016-03-03 18:4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皮肤损害有斑疹和斑块,数目常一、二块,边缘整齐、清楚、常有明显的感觉(湿、痛、触)障碍分布不对称,损害处毳毛脱落,这是很重要的特征。好发于四肢、面部、肩部和臂部等易受磨擦的部位。斑疹颜色有浅色和淡红色,表面常无鳞屑。斑块的颜色常为暗红色,轮廓清楚,边缘高起有的向内倾斜。
2016-03-03 17:5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根据描述考虑排除麻风病现为原有皮损加剧扩大,并出现新的红斑,斑块和结节.浅神经干表现为突然粗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原有麻木区扩大,又出现新的麻木区.旧的畸形加重,又可发生新的畸形.以上是对“麻风病症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6-03-03 05:3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由于麻风起病极为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又不易查清其确切接触史,故对麻风的潜伏期仅能由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推断,平均为3~5年,最短者仅数十天,长者可超过10年。麻风的早期症状为非特异低热、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皮肤有异样感觉等。典型的麻风症状因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表现为有明显差异的临床各型麻风,如前述的两极端类型的结核样型和瘤型麻风,以及其间的几种连续变化类型。麻风的基本临床表现为各种皮肤损害和外周神经受累症状。上述症状出现亦早,为诊断、鉴别诊断、分型的依据。皮损具有不同形态和数量,包括原发性的斑疹、丘疹、结节、疱疹和继发性的皮肤萎缩、瘢痕、鳞屑和溃疡。红斑为各型麻风所共有,为病情活动的标志之一。周围神经炎为麻风的另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常为麻风的初发症状。少数患者临床可仅有周围神经炎损害而无皮肤损害,称为单纯神经炎麻风,但罕有仅具皮损而无周围神经炎者。外周神经损害的特点和程度,亦因机体的免疫状态而异。麻风一般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各型麻风的临床表现如下。 1.结核样型麻风皮肤红斑数量少但较大,边界清楚,呈淡红色,反映其免疫力相对较强,能使感染局限化。累及外周神经亦较少但反应强,造成较明显的浸润破坏和功能障碍,神经肿胀疼痛明显,伴有明显局部感觉障碍和闭汗。常见受累神经为尺神经、腓总神经、耳大神经等。神经功能障碍可进一步引起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和畸形。本型麻风显示患者的免疫反应强,有较强的自愈倾向,惟累及周围神经干而组织反应剧烈时,亦可由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不可逆的严重畸残。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皮肤红斑数量增多,颜色变淡,大的红斑周围可出现卫星状小斑块。皮损边缘清楚,分布较广,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神经损害如结核样型麻风,粗大而硬。受累神经较前者多发,感觉障碍和闭汗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神经鞘内炎性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使神经肿胀增粗数倍至十几倍。外周神经多为混合神经,故常伴感觉障碍和营养障碍,通常温度觉最早受累,痛觉次之,触觉最后。如神经干受累则以触觉障碍最先,再依次为痛觉和温度觉受累。此型麻风患者常因免疫力恢复和增强后出现I型麻风反应,表现为严重的受累神经痛,多在夜间出现,患者常难以忍受,并可进一步加剧原有神经营养障碍,出现局部肌肉萎缩而致临床的畸残。如面瘫和手足功能障碍形成的“爪手”“猿手”“垂腕”等。 3.中间界线类麻风皮肤损害多而形态复杂,呈现多形性及多色性,形态不规则,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皮损大小不一,分布广泛,多不对称。神经损害呈多发性,但仅为中度肿大,质地较软。本型可伴有黏膜、淋巴结、睾丸和内脏病变。免疫反应显示不稳定,易于发生麻风反应和型别演变。在抗麻风药物治疗下,可发生“升级反应”,向结核样型麻风端演变。有的病例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又未用抗麻风药物治疗,则可发生“降级反应”向瘤型麻风端发展。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此型临床表现近似瘤型麻风,惟程度较轻。皮肤损害已具有瘤型麻风的斑疹、斑块、浸润、结节等,分布广泛,常呈弥漫性浸润损害。晚期病例因面部的弥漫性浸润,可形成特殊的“狮面”。神经损害广泛,但肿大较轻,质软。感觉障碍及肢体畸残亦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本型患者具有瘤型麻风患者特有的眉毛及头发脱落,亦常表现鼻黏膜病变、淋巴结肿大、睾丸及内脏麻风损害。本型免疫稳定性亦差,常在抗麻风药物治疗下发生“升级反应”,向结核样型麻风端演变,而未经抗麻风治疗下,受某些因素影响,降级向瘤型麻风发展。 5.瘤型麻风为临床麻风免疫力低下的另一极端。表现为病变广泛弥散,但组织反应损害相对较轻。皮损小而多,分布广泛对称,颜色浅淡。神经受累粗大虽不明显,但在中、晚期病例,因广泛对称的神经干受累,可发展为严重的肌肉萎缩和畸残。皮肤浸润损害的加深,常形成较大的结节和斑块。发生于面部时表现口唇肥厚、耳垂肿大、整个面部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斑块突起,形成令人望而生畏的“狮面”。四肢因皮损和血循障碍,肢端常有水肿,皮肤萎缩,感觉障碍,常见有难于愈合的溃疡。眉毛对称性脱落,继之明显脱发。眉毛脱落为瘤型麻风的重要临床特征。鼻黏膜早期即受侵犯,因浸润肥厚而进一步糜烂溃疡,产生严重的鼻中隔穿孔塌陷,最终形成“鞍鼻”。眼部受累以角膜及虹膜受损最常见,可致永久性视力减退或失明。主要由麻风杆菌直接侵犯或由Ⅱ型麻风反应引起。肝脾可因麻风肉芽肿形成而肿大,但常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显示正常。睾丸受累萎缩常致不育、阳痿和乳房肿大。骨质损害主要见于手足部位的短骨,因血循受累和营养障碍而发生骨质破坏和吸收。上述内脏器官损害多在晚期瘤型麻风病例发生,特别是未经治疗的患者,一般很少直接造成死亡。 6.未定类麻风为各型麻风的共同早期临床表现。根据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病变可自愈或分别向其他各临床类型发展。其临床表现症状轻微,皮疹少,呈淡红色,受累浅神经呈轻度肿大,但无感觉障碍或仅有轻度异常。无畸形及内脏器官损害。
2016-03-02 22:2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症状出现麻木,常有周围神经粗大,早期还可以出现肢体畸残.面部眉毛外1/3稀疏脱落,面部稍微浮肿并有蚂蚁爬行的感觉,两眼球结膜有充血,如同醉酒者.此时病人的周围神经可以不粗大,皮肤表面也没有麻木.
2016-03-02 2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