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岁孩子脾虚应吃什么来改善?
孩子已经7岁了,但是最近经常身体不适,感觉不舒服,非常担心,于是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最后医生说孩子是脾虚造成的后果,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才会这样,我的孩子现在应该吃些什么还能补脾虚?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脾虚可能由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先天不足、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理疗等方法改善。 1.饮食不节:孩子如果经常暴饮暴食或偏好生冷、油腻食物,易损伤脾胃。应调整饮食,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粥、南瓜粥等。 2.过度劳累:孩子玩耍过度、睡眠不足,会影响脾胃功能。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活动。 3.久病体虚:孩子生病后恢复不佳,导致脾胃虚弱。可适当食用红枣、桂圆等补气血的食物。 4.先天不足:部分孩子先天脾胃功能较弱。饮食上更要注意营养均衡。 5.情志失调:孩子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脾胃。家长要关注孩子情绪,营造轻松氛围。 孩子脾虚需要综合调理,家长要有耐心。同时,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5-02-10 00:3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目前,小儿脾虚证在临床中越来越多,所谓“脾虚”即指小儿面色萎黄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残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时易反复感冒。要彻底治愈脾虚证,需服较长时间中药,小儿多不能坚持,所以家长就非常关心平时多给孩子吃哪些食物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下面,将日常生活中有健脾作用的常见食物介绍给大家:(1)五谷杂粮:①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②玉米: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③粟米: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④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2016-03-04 02:0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脾虚是中医名词。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2016-03-03 20:3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脾虚是指脾气虚弱或脾阳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胃脘冷痛、食少不化、腹满、肠鸣、便溏等。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痢疾等。此病除运用中西药物治疗外,饮食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现提供几则食疗处方。1?百合粥: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2?栗子煲粥:栗子肉20~3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白糖或油盐调味食用。3?荔枝粥:去核干荔枝5~15枚,大米100克,同煮粥,加白糖适量食用。4?荔枝淮山莲子粥:干荔枝肉50克,淮山药、莲子各10克(捣碎),煮软,加大米100克,共煮粥,食用。5?白果苡米水:去壳白果仁8~12粒,苡米60克,加水适量煮烂,加冰糖或白糖调味服用。6?白果蒸鸡蛋:将鸡蛋1只开1小孔,放入去壳白果2枚,用纸贴封小孔,放碟中隔水蒸熟内服。每日1次,连服数次。治小儿虚寒腹泻。
2016-03-03 13:5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脾虚是中医名词。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症状: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谷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怯冷,妇女脾虚带下;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弱无力等一系列脾虚表现脾虚吃什么食物好:是以温脾补胃和健脾养血为主的食物。药物:如果大便溏泻、谷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怯冷,就是脾阳虚。治疗上健脾丸消积化食,健脾止泻。如果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气血不足应吃八珍汤,或四君子汤合四物汤补气补血。长期脾胃虚,血虚可用归脾丸滋补气血,健脾安神,参苓白术散健脾去湿止泻。归脾丸和参苓白术散合用效果比较好。食物调理:可用番薯、牛肉、大枣、山药、白术、苡仁、土豆、白扁豆、红薯等,只要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炖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醒脾效果会更好。少吃生冷食物。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脾虚水肿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2016-03-03 11:4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