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反复渗液结壳不见好,该如何是好?
乳房不怎么痒,渗液,结壳,壳掉后,又渗液。今年2月底开始,一直反反复复,中西医都看了,针.内服药,外用药都用了,已忌口,现很焦急,不知该怎么办,到底是什么病,怎么才能彻底治愈。急!急!急!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乳房反复渗液结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乳房湿疹、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肿瘤、局部感染等。 1. 乳房湿疹:这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皮肤疾病,可能与过敏、遗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乳房皮肤红斑、渗液、瘙痒、结痂等。治疗通常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2. 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女性,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引起。除了渗液、结壳,还可能有乳房红肿、疼痛、发热。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必要时切开引流。 3. 乳腺导管扩张症:由于乳腺导管阻塞、炎症等导致。症状包括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局部炎症。治疗可能需要手术。 4. 乳腺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有渗液表现。需要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依肿瘤性质而定。 5. 局部感染:如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导致乳房皮肤炎症和渗液。需进行病原学检查,针对性使用抗感染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酮康唑乳膏)。 乳房反复渗液结壳病因复杂,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2025-02-11 02:0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乳房反复渗液结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乳房湿疹、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肿瘤、局部感染等。 1. 乳房湿疹:这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皮肤疾病,可能与过敏、遗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乳房皮肤红斑、渗液、瘙痒、结痂等。治疗通常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2. 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女性,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引起。除了渗液、结壳,还可能有乳房红肿、疼痛、发热。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必要时切开引流。 3. 乳腺导管扩张症:由于乳腺导管阻塞、炎症等导致。症状包括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局部炎症。治疗可能需要手术。 4. 乳腺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有渗液表现。需要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依肿瘤性质而定。 5. 局部感染:如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导致乳房皮肤炎症和渗液。需进行病原学检查,针对性使用抗感染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酮康唑乳膏)。 乳房反复渗液结壳病因复杂,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2025-02-10 15:3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您好,建议您还是去医院先做下复查,看真菌感染的情况具体是怎么样。真菌感染的用药一般都要合理,足疗程。而且容易复发。建议您还是规律,足量用药吧。
2016-03-05 10:4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由于包茎或包皮过长时包皮不能向上翻起,因此这些皮脂便积聚在包皮的内面与阴茎头之间的空隙中.同时,尿液也会渗入这个空隙,与这些皮脂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包皮垢你以后一定要注意阴部卫生要天天清洗,因为包皮垢每时每刻都有产生呢,不要等包皮垢堆积的很多了再洗,这样不好.清洗时看情况,包皮垢不多的话翻起后把龟头浸水里用手搓揉干净,较多难清洗的话就把龟头浸水里多泡一会,等易清洗了再搓揉清洗干净.另外清洗要用温水清洗,不要其他东西,最多洗澡时用浴液清洗清洗
2016-03-05 10:3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您好,您说的情况应该是腋臭吧,这种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建议手术治疗这种通过手术治疗有不错的效果的,建议您使用,这是一个门诊手术,很简单的,您可以去正规的医院治疗,注意消炎换药,费用一般是在600左右祝早日康复
2016-03-04 19:3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发生于乳房部的各种疾病的总称。男女均可发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见于女性,是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乳房的经络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记载。汉《中藏经》即载有乳癖病名。此后,历代文献均有所记载,如晋《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载有“乳痈”、“乳发”,隋《诸病源候论》载有“乳石痈”、“乳疽”、“乳漏”,宋《妇人大全良方》载有“乳岩”,明《外科理例》载有“乳衄”等,且对各种乳房疾病的病因、证候、治法多有论述。《妇科玉尺》说:“妇人之疾,关系最钜者,则莫如乳。”可见前人对乳房疾病十分重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