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我产后31天时,右乳疼痛,后来出现发烧现象,体温达到38。7度第二天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明显增高,我去买了强生美林儿童退烧药,体温37度了,然后乳汁尽量挤空。后来到了半夜体温又到38。2度,于是又吃了退烧药,现在体温是36。7度。今天是产后33天,右乳摸上去中间有点硬还有点热乎乎的,这是本来就硬的呢,还是经常挤奶挤肿了还是炎症加重了???我想请问,我现在这种情况,需上医院吗,体温正常了白细胞也会正常吗?吃了药,几天可以恢复正常哺乳??谢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1、鲜仙人掌适量去皮刺后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3日为1疗程。 2.点滴抗生素消炎。3.服用乳安片。4.中药治疗!祝康复!
2016-03-05 08:0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初产妇。因产后抵抗力下降,乳汁淤积,导致细菌感染而发病。轻者仅有乳房胀痛、低烧,无明显肿块。重者可高烧、寒战、乳房肿大有搏动性疼痛,发炎部位的皮肤发红、变硬,压之疼痛。急性乳腺炎早期应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干净,或按摩乳房使乳汁引流通畅。同时用乳罩或三角中把乳房托起。发病头2天在发炎局部给予冷敷,可减少充血和乳汁分泌,3~4大后改用热敷,局部也可用5%硫酸镁或芒硝、薄荷各30克煎水湿敷。炎症早期可用含100万单位青霉素等渗盐水10毫升加1%普鲁卡因10毫升在发炎乳腺周围进行封闭注射,必要时每6小时一次,但应对青霉素皮试阴性后方可进行,如果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应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疗。亦可采用鲜蒲公英2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蒲公英、金银花、瓜萎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局部外敷三黄膏或芙蓉膏。还可采用针灸足三里、曲池、肝俞、胃俞、太冲、乳根、肩井等穴位。急性乳腺炎一般经上述治疗,病情可以控制。如果经4~5日治疗不见好转,可能脓肿已形成,此时应到医院进行切开排脓引流,定期换药。
2016-03-05 04:3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2、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2016-03-05 01:4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三位一体”绿色疗法的原理所谓“三位”,就是“中药离子导入+超短波+针灸”,离子导入和超短波属西医中的物理疗法,通过电磁相干振荡的谐振理论和非热效应的生物效应对局部病变组织发生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血管扩张,有效纠正细胞缺氧,促进组织水肿吸收;利用针刺可调整失衡的女性激素,并具有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之功效。“一体”指的是配方独特的中药调理,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调理内分泌,达到标本兼治,整体、综合、双向调节治理五脏六腑的目的。乳腺炎患者通过三位一体的中西医“绿色疗法”,可迅速缓解症状,使炎症消散,达到临床治愈。
2016-03-04 17:1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急性乳腺炎是会有患侧乳房疼痛,炎症部位红肿,变硬,压痛,以后形成脓肿.脓肿常位于乳晕下,乳管内,乳腺内或乳腺后,深部脓肿波动不显著.局部红,肿,热痛,触及痛性硬块,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你是生过孩子没有呢,一般急性的乳腺炎是在产后容易得的,是通过皲裂的乳头感染的,早期注射休息,暂停患侧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进乳汁排泄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理疗.身应用抗生素.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2016-03-04 15:1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乳头炎、乳晕炎及乳腺炎。最常见于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有文献报道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率为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1。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其次是链球菌,如不及时处理,则发展为蜂窝织炎、化脓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发病率为2.9%~4.8%。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是两大发病原因,前者主要由于乳头过小或内陷、乳汁过多和乳管不通致排空不畅所致;入侵细菌多来源于乳头皮肤的破损、不良哺乳习惯、婴儿口腔炎症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