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强迫症更好的办法?
治疗强迫症更好的办法?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对经历的某些事件,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反复出现,虽自知毫无必要,而且是有害的,但无法控制。与他人谈话后,要反复思考谈话时的情景、对象、内容,自己说了什么,对方说了什么,如果不能回忆清楚便觉得十分苦闷。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强迫症该怎么治疗效果好?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耿秀梅 副主任医师
蔚县吉家庄中心卫生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要想治疗好强迫症需要了解清楚让你犯强迫症的根本原因在哪里,通过您的描述应该从心理层面为您解决苦恼,您应该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你害怕自己表现不好,害怕别人对你有不好的看法,这些都归咎于自身不自信,而且您自己没有意识到人类乃至地球的所有生物都是各有不同,不仅体现在外貌,而内心的思想更是大相径庭,这都是每个人的独特之处,不要觉得自己和别人相比哪里没做对,您一定得从内心地认可自己欣赏自己。
2018-08-14 15:44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
2016-03-08 02:5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你好,有强迫症的人必须锻炼自己的心志,不要依照强迫性感觉思考去做。我们必须知道这些感受是一种误导。用一种逐渐但是温和的方式来改变对强迫症状的反应,并且试图与之对抗。我们从中学习到即使持续、强迫性的感受,都只是暂时的,只要不随之起舞它终将消失。我们必须学习体认这些强迫性冲动来自何处,并且试着对抗它。平时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患者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2016-03-08 02:4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强迫症患病的原因是源于精神因素,强迫症的患者都是希望自己的事情能够十全十美,大多都是完美主义者,强制的完美,这样给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同事带去的危害是极大的,很容易引起别人对患者的抵触心理,这样长期以往就得不偿失了。1、不要把强迫症当成“病” 强迫症不是器品质性疾病,目前心理学所采用的是医学的疾病诊断模式,喜欢把心理问题命名为这个病,那个症的,这样会使很多的朋友一看到自己有所谓的相似症状就给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觉得自己得了这个病,然后拼命的找一些“证据”来印证。一旦认为自己有“病”那就要治疗,不然会更加严重的。 2、与普通人一样去做你能做的事 心理咨询过程中,有很多朋友这样问:我什么时候病才能好啊?我想做事情,可是现在这样子我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我好了我就可以好好去找工作了,好了我就可以去谈恋爱了,好了我就可以开始考研了等等。之所以会这样说,实际上还是觉得自己有病,认为自己只有完全康复了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才能去找工作,才能去谈恋爱,才能去考研等等。如果要坐等到完全康复了才去做这些事,那么那一天将会非常遥远的,也许你永远看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2016-03-07 11:4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强迫症患者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病人明知这样做是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例如想拿刀砍自己,抱着小孩站在高处时,会出现想把小孩扔下去的冲动。1、确定自己的仪式行为。仪式行为是为了减轻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种仪式性的行为。仪式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仪式行为比较好识别,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检查等等;内隐遗失行为识别起来相对困难,如某人没有外显的反复检查锁门的行为,但每次锁门后他都不放心,这时就会在头脑里数1、2、3、4、5,数3遍以后就认为好了,门已经锁好了。这种在头脑里数数的思维就是他内隐的仪式行为。 2、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强迫症朋友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对于可以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这一点和恐惧症朋友一样。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为。 3、进行系统脱敏。使自己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这样会给自己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最终促进自己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使自己体验到并相信你所恐惧的东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最终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2016-03-07 09:0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