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医生们,你们好: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今年刚工作第二年.我这人本来脾气就有点大,属于冲动型的吧.由于小学的教学工作非常的烦琐,再加上工作压力比较大,又受一些脾气比较大的老教师的影响,现在我非常易怒,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种情况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家庭生活,我父亲都说我现在变了.我非常苦恼,如果继续这样,不但对自己的生活,身体不利,对孩子的发展也会有不良影响,我该怎么做呢?可不可以吃些去火的中药调理一下?或是可以有什么心理治疗?急望解答,谢谢!第一次问题补充:(2007-1-2716:40:09)通常我每次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发火时,都是因为孩子们不乖,或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我缺少一颗宽容的心,一颗爱心,不能体谅别人.是吗?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玉勤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胸科医院
三级
急诊科
-
你好,你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证明你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有一颗向善的心,所以不要太过于内疚。你性格方面的问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每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就要学会去改正。你所说的吃中药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健胃通气,让你心情舒畅,但重要的是自己心态的调整,祝你的以后的生活越来越美满!
2018-08-10 17:39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环境和你接触的人是会改变你的性格的,不过这都是因为你的自制力太差了,如果自己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些都是不可能发生的,调整好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保持心情舒畅,多和家人沟通,小学生都比较调皮,关键是学会怎样和他们沟通,祝你健康快乐!
2016-03-10 22:1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不要抱有太大的思想负担,有时候,一个人明明没事却老想着自己有事,结果就真的有病了。变得性格开朗一些,不要太压抑,充实自己的生活,便不会胡思乱想了。
2016-03-10 21:3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您好,从您所说的资料来看,您有抑郁症的倾向,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心理治疗,如果需要帮助可以与我联系或进入我的科室,再详细的告诉我们资料,我们会给出详细的合理的咨询方案抑郁性神经症有哪些临床表现?(1)情绪的改变: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时间情绪是低落的,即使其间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尽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为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2)认知改变: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3)意志与行为改变: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脚踏实地去做.他们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一般说,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自杀,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觉活着空虚,人生乏味,声称想死.(4)躯体症状: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体诉多而易变的感觉,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这些症状多随着抑郁情绪的解除而消失.
2016-03-10 18:4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情绪亦是一种能量,当其形成了,即使控制了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释放的,问题就出在想“控制”上.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对一个事情有一个想法,或有一个思维,就有了相应的情绪产生.比如你说的缺少勇气,没信心,自责等,都是因为在你过去的生活中经历过什么,而且产生了一些认知和思维,而这些认知和思维一直在影响着你做事,就会有相应的想法产生,也会有相应的情绪产生.那么,如果你想改变,是需要一个系统的心理咨询的过程来做性格的调整的,主要是分析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思维方式,应对方式的形成过程,重新解释和理解,新的东西的建立和改变等过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如果认可或需要可以和我联系.
2016-03-10 16:2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注意自我调整即可,同时努力学习或者工作分散注意力即可,祝你永远健康.
2016-03-10 09:4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