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
你好,医生,我最近感觉视力有点下降,小便的次数比以前多,而且小便量也比以前大。时常感觉身体没有力气,体重也在下降。这是糖尿病吗,该如何治疗,希望您帮帮我,谢谢。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但由于个体差异,很多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很明显的症状,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值,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大于等于11.0mmol/L,或OGTT试验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偶尔的一次血糖升高,不能立刻确诊为糖尿病,要积极的进行下一步检查,如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等,进行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如果诊断为糖尿病,就需要早期药物控制,因为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出现并发症。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海南陈、人参、枸杞子、蜂胶、金精粉、乌术粉、茯苓、怀山药、桑葚、苦瓜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无需节食,无需忌口,无需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用即可,可以有效保卫胰岛,降低血糖,提高免疫。这些药物通过调节人体阴阳虚实,改善气血失调失养的状态,迅速消除胰岛受体面的有害酸肽,激活血液中的胰岛素受体,使体内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恢复正常,从而加强细胞分泌调节,修复因长期使用降糖西药导致的细胞分泌紊乱,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既治病又强身的目的;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修复胰腺功能,调节自身代谢平衡,消除、缓解各种并发症,具有阻断遗传和杜绝复发的可能。这些药物在糖尿病的康复上,达到了中医临床公认的“效果显著、治疗彻底、无复发、无毒副作用”的四条统一标准。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以上是对“糖尿病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6-03-12 11:5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您好,糖尿病多属于隐形发病的,初期无症状的,如果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说明胰岛细胞损失超过50%以上了。但是单纯的症状是不能诊断的,需要结合血糖的情况,进一步去医院做进一步确诊的检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lo/升。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7.0mmol/升。3,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ol/升。以上三点满足任何两点均可诊断,但每一点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证实。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要正规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疗效,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祝您健康H
2016-03-12 13:0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你好,血糖值升高,多尿,多饮,尿糖,烦渴多饮都是糖尿病症状。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β细胞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对于重症或幼年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营养料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比例。希望你早日康复。
2016-03-12 18:5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您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前期一些患者症状不明显,在患病一定时期,会逐渐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乏力、手脚麻木、皮肤骚痒(溃烂、截肢)、视力下降(失明)、男性还会出现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更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及肾脏方面的病变(尿毒症),甚至于致残、死亡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还可采用外科技术,胃转流手术、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不需终身用药,同时也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好的方法。
2016-03-13 00:0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你好,糖尿病是一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凡是可导致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均可使具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发生糖尿病。因此,自胰岛素在B细胞内合成、分泌,通过血循环转运及作用于靶细胞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均可发生糖尿病。
2016-03-13 05:0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