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乙脑后遗症主要有智力落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等恢复期就要精心护理,保证营养,预防褥疮等。采用中药配合按摩及针刺疗法,对肢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乙脑后遗症患儿会出现吞咽困难,为保证患儿营养,必须由专业人员训练其吞咽功能,训练其开口、闭口、咀嚼、吞咽。吞咽困难者要喂流食,尽量别依赖鼻饲,以免失去锻炼吞咽的机会。训练吞咽也是为语言训练做准备,而训练语言功能又能帮助患儿恢复记忆,为智力康复做准备。肢体功能训练也要早期开始,以免肢体强直和肌肉萎缩。早期训练肢体,肢体的运动功能也有利于智力的恢复。
2016-03-15 06:5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建议您后遗症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重点在于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等的锻炼,可采用理疗、体疗、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以促进恢复。
2016-03-14 21:5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小儿流涎症?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