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特约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寒气用温阳散寒的药,如附子干姜桂枝肉桂,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姜附丸等,湿气用燥湿化湿利湿,健脾的药,如苍术白术藿香佩兰茯苓猪苓泽泻等
2016-03-15 09:0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特约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寒湿证是中医病症名,是由于寒湿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病症,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可见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症。治疗寒湿之症应首先辨明病因,因寒湿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湿;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外湿宜祛邪,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 若要解决湿寒之邪,便需祛湿温中。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加重湿寒。建议情重义辩证临证加减使用中药治疗。
2016-03-14 17:4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特约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您好,您所提问题涉及寒湿体质,主要表现为怕冷,肠胃不好,容易拉肚子,肢冷,头沉,身体酸重,头晕,易感冒,没精神,精力不足等,少吃水果,冷饮等凉东西,适当运动,增加体力,多吃辛辣利湿食物如生姜,薏米粥,山药,丝瓜,竹叶等,中药可用温阳利湿如补肾,壮阳的方剂。
2016-03-14 17:2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特约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寒气和湿气是不一样的,寒气就是比较怕冷。而湿气是比较潮湿,不过这两种情况经常同时发生,既有寒气又有湿气,这样的比较难治疗,你可用点薏苡仁煮水喝,有一定效果。祝你健康!
2016-03-14 17:0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