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
大夫,您好!我妹妹今年19岁,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现在体重只有62斤左右,家人在努力帮她治疗但是收效甚微!麻烦您帮忙提供一些建议!具体情况我给您介绍一下:她今年上高二,学习很紧张,班里排名第五,每天晚上回来还要看会书。在她17岁以前身体算不错,有个80斤左右,突然有一天家人发现她吃完饭在厕所抠的往出吐,从这以后体重开始慢慢下降,家人多次劝说没起什么作用,大概持续了半年左右,把吐的毛病改了又开始节食,把馒头嚼碎然后包在纸里面趁人不注意扔了,家人、亲戚多次劝说,当时说她要改可是最终没改,去年夏天还给她挂了些氨基酸等营养药,几个月之后越发消瘦,无奈家人领到西京医院查了一下,说是神经性厌食症,,开了些药,心理医生帮着辅导了一下!现在的情况是她吃一点就涨,而且没有认识到她病的严重性,继续偷着扔饭,家里人劝说不听,发育也不正常,月经也没有,不知该怎么办?希望您能提出宝贵意见!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建议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保暖,可以用补脾的中药配合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治疗
2016-03-16 04:3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多数的专家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社会心理因素:13岁以后,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的压力可严重地影响个人的观念及行为.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作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使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 3其他社会学因素:在多数对神经性厌食症的患病率调查中发现,本患者多来自于社会地位偏高或经济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农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学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学校. 4个体的易感素质:常有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喜欢追求表扬,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 5本病的发生也可能与某些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2016-03-16 03:5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需要综合治疗:1营养支持疗法,改善低体重造成的营养不良。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输入能量合剂、脂肪乳、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等。 2心理治疗以认知疗法为主。 3抗精神病药治疗:可选用氯丙咪嗪。 4.补锌疗法:补锌可以使口腔唾液中味觉素含锌量增高,恢复味蕾的敏感度,从而增进食欲。研究表明新稀宝片在改善儿童、青少年厌食、偏食方面疗效显著
2016-03-16 03:3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她自己有没有想吃的东西?或者是知道自己肚子饿,还强迫自己不吃?先看看下面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厌食症的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厌食症病因: 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使食欲下降;饭前吃糖果等0食以及进餐不定时,生活不规律也影响食欲;此外,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可以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小儿的情绪变化等都是引起厌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方法,更易引起神经性厌食.小儿时期"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知饥饱.有些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片面强调给以高营养的滋补食物,超越了小儿肠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以及乱投杂食,或恣意投其所好,养成偏食习惯,都可导致厌食症.1,常与社会因素有关,多有过度追求身体苗条的心理.由于担心发胖,认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神,有魅力,所以对身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期望,使她们非常注意饮食和体重,唯恐进食就会发胖,所以少吃或不吃食物,或者吃进后再设法吐出来.多见于那些谨小慎微,自我控制能力强的成功女性.2,此类患者多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绪不稳定,无端的挑剔和喜好.3,与家庭环境有关,如: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分追求完美;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从小受到虐待,单亲家庭等.这样的孩子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点.4,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质类固醇激素升高等.食症的诊治必须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严重的话,甚至必须入院接受心理医生,专科医生及营养师的观察及诊治,再配合行为治疗,使到病人的体重渐渐回升.若是病情还不太严重,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也有可能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厌食症患者如果仍处于发育期,而器官又已受到损坏,可能在病情好转之后,功能还无法恢复正常,会影响到生理发育和成长.患者是否能康复,也必须视病人的意志力而定,疗程则因人而异,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最重要的是,要尽早治疗,不要等到病情很严重才上门找医生.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厌食症,而家人由于生活忙碌,或是不常在一起用餐,而忽略了病人的病情,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病情已不轻.厌食症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十多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厌食症及贪食症征状或倾向的人约占一成,而较严重的厌食症及贪食症的诊断人士约有3%.其他年龄层或因职业需要而要维持体重的人也有可能产生. (1)定时进餐,适当控制0食 所谓定时进餐,就是按顿吃饭.小儿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后点心和晚餐,三餐一点形成规律,消化系统才能有劳有逸地“工作”,到正餐的时候,就会渴望进食.绝对不让孩子吃0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0食吃得不能过多,不能排挤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0食不能想吃就吃,应该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进行,否则会影响食欲. (2)节制冷饮和甜食 冷饮和甜食,口感好,味道香,孩子都爱吃,但这两类食品均影响食欲.中医认为冷饮损伤脾胃,西医认为会降低消化道功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过多也会碍胃.这两类食品饱腹作用强,影响吃正餐,所以要有节制.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1小时内. (3)饮食合理搭配 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要靠从食物中摄取,但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并不是等量的,有的营养素需要得多,有的需要得少,所以家长应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注意各营养素间的比例,以求均衡饮食.每天不仅吃肉,乳,蛋,豆,还要吃5谷杂粮,蔬菜,水果.每餐要求荤素,粗细,干稀搭配,如果搭配不当,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如肉,乳,蛋,豆类吃多了,因它们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胃排空的时间就会延长,到吃饭时间却没有食欲;粗粮,蔬菜,水果吃得少,消化道内纤维素少,容易引起便秘. 此外,有些水果过量食入会产生副作用.橘子吃多了“上火”,梨吃多了损伤脾胃,柿子吃多了便秘,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食欲. (4)讲究烹调方法 经过烹调,食物的结构变了,变得易于消化吸收.但烹制食物,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断奶后,孩子消化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就要求饭菜做得细,软,烂;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能力增强了,饭菜加工逐渐趋向于粗,整;4~5岁时,孩子即可吃成人饭菜.为了促进食欲,烹饪时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就餐兴趣. (5)防止挑食和偏食 挑食和偏食影响小儿从多种食物中摄取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对身体十分不利.要纠正这一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从正面教育入手. (6)保证充足睡眠,适量活动,定时排便 睡眠时间充足,孩子精力旺盛,食欲感就强;睡眠不足,无精打采,孩子就不会有食欲,日久还会消瘦.适当的活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促进食欲.总之,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诱发,调动,保护和促进食欲. (7)改善进餐环境 小儿和成人不同,注意力容易转移.如进餐时,大人过多地说笑,听广播,看电视,小儿吃饭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进餐的兴趣随之消失,进餐的动作也就停止了.所以应该排除各种干扰,让孩子专心吃饭. 小儿进食是乐事,家长不能过多干涉,更不能强迫孩子进食.否则,孩子感到有压力,就会抑制进食要求,应注意保证小儿有愉快的进餐情绪.有些家庭在进餐时,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发生激烈的争吵,在这种紧张气氛中,孩子不可能有好的食欲,所以不要在餐桌上发生矛盾,力求为孩子创造一个安详,和睦的家庭气氛.另外,尽量让孩子与大人共餐,这样可以提高小儿进餐的积极性.
2016-03-15 23:0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戴光寿
山西省中医食管癌研究所
一级
门诊科
-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针对进食量少的特点,供给高热量饮食,伴有呕吐或拒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或高静脉营养治疗。补足多种维生素,内分泌发生改变者可给予激素治疗。
2016-03-15 22:0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