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泽群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妇产科
-
怀孕期间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其原因多样,包括生理性变化、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营养缺乏、血液疾病等。治疗需综合考虑,保障母婴安全。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诊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药。
2018-08-25 21:30
1.生理性变化: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可能导致血小板轻度减少,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即可。
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
3.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积极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
4.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 B12、叶酸等,可影响造血功能。需补充相应营养素。
5.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较为罕见但严重。可能需要输血、化疗等治疗。
总之,怀孕期间发现血小板减少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受伤。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怀孕期间确实容易发生血小板减少,现在49的水平已经有所影响了.不少人分娩之后还能恢复正常.对小孩现在没影响,部分小孩出生后也有可能暂时的出现血小板减少,但可以自己恢复.现在要注意观察血小板的变化,注意要手工计数,以排除仪器误差.如果血小板继续降低,可以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往往能迅速的升高血小板.如果到分娩时血小板提不上去,可以直接输注血小板防止大出血.
2016-03-21 17:5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这个易有出血倾向
2016-03-21 10:2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血小板对毛细血管壁有营养和支持作用,血小板数量减少时,毛细血管易破裂,皮肤、粘膜就会出现出血点。(紫癜) 血小板是由骨髓产生的,在血液中的寿命大约是7-10天,主要由脾脏破坏。正常妇女血小板为(100-300)X109/L,妊娠后血小板数目、外形、功能均无明显改变。孕妇如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就是血小板减少症,一般表现为皮肤及粘膜出血,体表可见出血点,或皮下成片出血而成紫斑,刷牙时牙龈、口腔出血,或者是便血尿血等。出血反复发生,可引起贫血。 孕妇如发现自己身上有皮下出血点或粘膜出血,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治疗。此外还应作如下措施: 1、多吃红枣、连衣花生、桂圆等。 2、不用会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斯匹林等。 3、避免外伤。 4、提早入院待产,做好输血、补充血小板的准备。分娩中尽量避免产道撕裂,预防产后出血和产后感染。
2016-03-21 03:4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