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进平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的成因主要有遗传、早产、母体疾病、环境因素和其他不明原因等。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8-08-25 19:27
1.成因:
遗传:存在相关遗传基因变异。
早产:婴儿过早出生,动脉导管发育不完善。
母体疾病:如孕期感染风疹等。
环境因素:如接触有害物质。
其他不明原因:部分患者病因不明。
2.治疗:
药物治疗: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促进动脉导管闭合。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未闭导管。
手术治疗:结扎或切断未闭的动脉导管。
心脏动脉导管未闭需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一般最主要就是手术时候不小心脱落了,手术成功以后一般不会有脱落的。因为你这个弹簧圈作为一个异物进入你自身血管内,那肯定是导致周围血管内皮覆盖上去,局部增生以后就长牢靠了,一般需要手术拿出来的。
2016-03-22 05:59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应该是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肺动脉(左肺动脉根部)与主动脉弓之间的一根血管。由于胎儿是在母体的羊水中,肺没有呼吸功能,胎儿肺呈萎陷状,肺内也无空气,不进行静脉血的氧合作用,同时肺内的血液循环阻力很大,肺动脉压力高于主动脉,因此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都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再经脐静脉而达胎盘,在胎盘内与母体血液进行代谢交换后回到心脏,从此周而复始,维持胎儿生命。所以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出生后,婴儿一啼哭,肺即膨胀充气,肺泡开始换气。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液大大减少,而通过小循环至左心,因此动脉导管发生废用性萎缩而逐渐闭合。多在出生15-20小时后功能性关闭。大多数婴儿在出生4周后闭锁退化为动脉导管韧带,若2岁以后动脉导管仍未闭合且伴有血液经此分流现象者,称动脉导管未闭。一般来说20岁以内,手术操作都不很困难,手术效果也大致相同。成人以后由于心血管的病理变化比较严重,手术危险性增大,决定手术与否,应慎重考虑,但只要肺血管的继发性改变是可逆的,尚有左向右分流者均可手术。合并有心内膜炎或心力衰竭时一般需抗炎、控制心衰3个月后手术,少数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应及时手术。当然手术的危险远较单纯的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要高,如不做手术可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而死亡。手术方法有3类6种:一是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行结扎或切断缝合,前者适合于大多数患者,用2或3道粗线结扎,安全可靠偶有自通。后者的优点是杜绝了再通的机会。二是的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行①结扎法:适合于婴幼儿及合并心内其他畸形需一期处理者;②肺动脉内缝合法:适用于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高压或合并有心内畸形者;③补片缝合法:适应于在肺动脉内开口大于1.5-2.0厘米的病例。三是采用心脏介入性治疗,即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用心导管技术在未闭导管内置入一阻塞装置,使其闭锁,避免了外科手术,减少了危险性。适应于单纯的导管在1.0厘米左右以下,无或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其手术死亡率随年龄、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合并畸形而不同。一般的患者手术死亡率在0.5%-1.0%左右,成人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死亡率较高。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后,病人即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如果是儿童病例而又无合并其他先天畸形者,则可正常地发育成长。
2016-03-22 00:1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PDA是心脏动脉导管末闭的简称!一般医生做心脏动脉导管末闭封堵手术都简称做PDA手术!
2016-03-21 19:2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PDA?请用中文描述
2016-03-21 14:4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的情况饮食应该注意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类食品。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
2016-03-21 1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