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手脚出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原发性多汗症、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 1.生理性因素:如环境炎热、运动后、精神紧张等,导致汗腺分泌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原发性多汗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表现为局部多汗,如手掌、足底等。 3.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加快,产热增多,容易出汗。 4.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病变,如交感神经损伤,可能影响汗腺的正常调节。 5.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手脚出汗。 总之,手脚出汗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出汗情况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具体应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024-12-17 22:43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纪树岚 主任医师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三级乙等
心内科
-
你好,通过你对症状的描述,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营卫不和、体虚自汗了,这在中医看来属于气虚的原因,可吃些黄芪精口服液.
2013-05-31 15:2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静萍 主任医师
太原市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综合检查科
-
手脚多汗,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局限性出汗症的治疗,一般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适当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胆碱药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临床上多配合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手脚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可分虚实两种类型.脾胃虚弱者还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津液不足的虚热症.可选用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各20克)加枣仁、牡蛎、石斛、合欢花各15克治疗.脾胃实症者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可选用3仁汤(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叶、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黄芩、莱菔子各15克治疗.中医还认为,会阴部多汗与肾的关系密切,也分虚实两种症型.虚症者汗出在梦中,醒来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黄丸调治;终日胯下潮润、动时增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调治. 治疗局限性多汗症时应注意保持良好情绪,戒绝烟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另外,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都有一定疗效
2012-10-17 14:2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这个情况首先考虑是因为结核病引起的可能性大,建议尽快做结核菌素检查
2012-09-28 17:2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多汗症的中医治疗 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该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多汗症症状: 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 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手掌出汗太多,双手太湿而不敢和别人握手,甚至写字时也会因手上的汗水过多而弄污纸张; 足部出汗常使袜子、鞋垫湿透,可自觉行走时脚底会打滑,甚至出现过多的汗液浸渍皮肤,使皮肤发白,脚趾间糜烂,常导致真菌、细菌滋生,引起脚臭、脚癣等;腋部出汗可见汗水从腋窝下往下滴淌,衣服常会被汗水浸湿。当有细菌侵入感染,腋下不仅可发出难闻的气味(即腋臭),还可并发皮肤炎症等。 多汗症病理: 多汗症是由小汗腺分泌过多所致,表现为全身(泛发性多汗症)或局部(局限性多汗症)异常地出汗过多。多汗症可继发于某些精神神经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肿瘤,药物等,称为继发性多汗症; 原发性多汗症病因未明,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掌、腋窝和足底,偶有发生于头颈部、躯干部和小腿。发病年龄多为自幼开始,至青少年期加重并伴随终身,病情严重时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不敢参与正常社交等。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往往难以奏效,其中包括收敛剂、止汗剂、镇静剂、催眠疗法、心理疗法、电离子透入法和针灸等。胸交感神经节或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多汗症唯一有效而持久的方法,但是以前双侧开胸施行手术创伤大、切口疤痕影响功能和美观,患者往往难以接受。 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多汗症从发病原因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的 ,如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等 )、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 (疟疾、结核等 )和长期生病造成体质虚弱。只要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情况就能得到解决。二是精神性出汗 ,由于高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造成腋下多汗症 ,是因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 ,内服一些镇静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 )具有暂时性的效果 ,但有口干等副作用。三是味觉性出汗 ,属于另一种生理现象 ,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 ,这种情况一般不必进行治疗 ,只须忌口。 皮肤出汗过多或稍动就出汗,称为多汗和自汗症。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而致,或素体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时亦与精神紧张、焦虑、恐怖、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关。多为对称性发生于手掌、足底、前额、腋部和外阴等处,尤以手掌、足底为多见。若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汗珠可呈点滴状滴流。中医治疗多汗症有较好疗效,其治则为清热利湿止汗,益气固表止汗。这里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方药。 1.肾虚型 应用滋补肝肾的方法,给以补肾汤:熟附片10克,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牡蛎各15克,党参、黄芪、桂圆肉各30克,当归20克,桂枝6克,生白芍20克,金樱子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知柏丸、还少丸口服。 2.气虚型 应用补气固表止汗的方法,给以固表汤: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童参20克,桂枝12克,黄精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杭芍20克,五味子15克,麻黄根10克,牡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玉屏风胶囊、灵芝片口服。 3.湿热型 应用清热利湿止汗的方法,给以利湿汤:连翘30克,菊花12克,桑叶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泽泻15克,猪苓12克,苍术12克,萆薢12克,海金沙30克,金钱草20克,萹蓄12克,瞿麥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八正丸、清浊丸口服。 4.祛湿散 白矾、硼砂、黄芩、黄柏、吴茱萸、五味子、苦参各30克。共研为细末,撒阴部、腹部、手脚心多汗处,每日两次,7日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可见显效。 5.外洗方 枯矾、硼砂、葛根、生牡蛎、五倍子各30克。水煎2次后合并药液,约得药液1000毫升,放入盆内,趁热把手或脚浸泡在药液内(以皮肤能耐受为度)。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一般连用5~7天可见显效。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曹元成 邮编:255300 手机:13646439829
2012-09-26 17:2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