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徐莉 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抗疲劳增强记忆可以考虑服用一些保健品,如鱼油、维生素 B 族、辅酶 Q10、蛋白粉、磷脂酰丝氨酸等。 1.鱼油:富含欧米伽-3 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和缓解疲劳。 2.维生素 B 族:包括 B1、B2、B6、B12 等,能参与能量代谢,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减轻疲劳感,提高注意力。 3.辅酶 Q10: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对大脑健康也有益。 4.蛋白粉:可为身体补充优质蛋白质,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有助于抵抗疲劳。 5.磷脂酰丝氨酸:能改善大脑细胞功能,提高大脑的应激能力,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增强记忆力。 需要注意的是,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在选择和使用保健品时,应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024-12-18 00:4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怎样增强记忆力?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三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下面介绍增强记忆的十种方法.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的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作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150%. 5.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的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读,想,视,听相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的多. 8.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9.掌握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10.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2013-12-22 18:2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雪亮 医师
威县妇幼保健院
二级甲等
妇产科
-
建议一定要保证每天有7-8小时睡眠,让大脑得到非常充分的休息才行。你可以经常用枸杞、桂圆、合欢花等泡水喝,有助于睡眠作用。可以增加身体的锻炼,才改善血液循环的新陈代谢,促进大脑的供血,增强你的记忆
2013-12-16 07:2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一定要保证每天有7-8小时睡眠,让大脑得到非常充分的休息才行。你可以经常用枸杞、桂圆、合欢花等泡水喝,有助于睡眠作用。可以增加身体的锻炼,才改善血液循环的新陈代谢,促进大脑的供血,增强你的记忆
2013-12-14 18:2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长期极度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全身性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其基本特征为新发、持续性或反复发柞性的导致虚弱的疲劳,卧床休息亦不能缓解,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而体检和试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见的伴随症状还包括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及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表现。由于CFS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话,日益受到重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曾预测慢性疲劳综合征将成为2l世纪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FS不是单一的潜在精神紊乱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的主观描述,而是由免疫系统激活、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异常和某些感染因子的再活化等综合因素所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