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预防下巴脱臼,要注意避免过度张嘴、保护关节、保持良好咀嚼习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外伤等。 1.避免过度张嘴:打哈欠、大笑时不要过度张大嘴,防止关节脱位。 2.保护关节:寒冷天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受冷刺激。 3.保持良好咀嚼习惯:不要单侧咀嚼,避免咀嚼过硬食物。 4.增强肌肉力量:通过适当的面部肌肉锻炼,如鼓腮、抿嘴等动作,增强肌肉对关节的支撑。 5.预防外伤:运动或活动时注意保护面部,避免外力撞击导致下巴脱臼。 总之,预防下巴脱臼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入手,时刻注意保护下巴关节,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降低下巴脱臼的风险。
2024-12-17 23:2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病情分析:颞下颌关节脱位 下颌骨髁状突过度移动,越过关节运动正常界限,致使下颌固定于一明显的开门位置,不能自行复回原位,称颞下颌关节脱位。过度的张口运动,下颌骨尤其是下颌颏部受到外伤,均町造成颞下颌关节脱位。脱位后未及时正确治疗,致使关节囊及韧带松驰,关节后区损伤,则造成可复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临床表现] 1.下颌固定于明显的开口位,并前伸,面形变长,流涎,口齿不清。 2.耳屏前方触诊凹陷,颧弓下可触及脱位的髁状突。 3.仅后牙接触,前牙开胎,反骀。 4.如中线偏移则为单侧颗下颌关节脱位,脱位侧后牙开胎,健侧后牙反骀,下颌中线偏向健侧。 [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 2.X线检查可见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的前上方。 3.应与下颌骨髁状突颈骨折相鉴别。 (1)髁状突颈骨折,髁状突颈部有血肿、压痛。 (2)X线片可见到骨折线。 [治疗] 1‘及时复位,以避免髁状突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复位困难。 2.限制下颌运动,复位后应用绷带将下颌骨固定在复位后的位置,至少两周,以使损伤的关节囊、关节盘、关节韧带得以恢复,并防止 继发性复发性关节脱位。 3.复位方法:多采用口内手法复位。 (1)体位:患者坐位,头部紧靠椅背、墙等。下骀牙骀面的位置低于术者手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 (2)方法:术后位于患者前方,以纱布包裹两拇指,将两拇指置于患者下磨牙胎面,其余四指将颊部缓缓上推,当髁突下降,降到关节结节水平时,轻轻向后推,髁状突即可滑人关节凹内。此时,术者两拇指应迅速滑离胎面,以防止开颌肌群反射性痉挛收缩咬伤手指。 [预防与调养] 平时勿过大张口,不宜用牙咬过硬食物。复位后应限制下颌运动,进食软食物,以利恢复。 咬肌锻炼治疗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自1994年至1998年,对30例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TMJHD)患者行咬肌锻炼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无牙颌患者11例,深覆牙合9例,单侧偏嚼习惯者4例,开口过大且无明显牙合因素者5例,1例原因未确定。所有患者均无面瘫发生。就诊时病期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达5年。发病频率一般每日1~3次,最多可达7次。 2.咬肌锻炼方法:首先必须排除TMJ炎症存在,就位活动义齿,舌尖舔上腭,下颌处于息止颌位;再将双手置于双侧面部,使拇指位于咬肌区,余4指指腹放在颞部,勿加压按摩,目的是感知锻炼时双侧肌肉收缩情况,以保证双侧咬合力均衡。然后尽可能使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上下颌牙齿保持相对静止,空咬牙30~60次,每秒钟1次,觉疲劳酸痛后停止。注意双侧咬合力要均衡、适中,锻炼完毕可辅以TMJ及周围肌肉按摩数下,以减轻酸痛感,亦或小开口运动数下以松驰咬合肌群。平时的开口度应限制在2cm以内。每日锻炼3次,主要在早晨起床后、午饭后及晚上临睡前进行。每疗程为3个月. 意见建议:
2013-12-21 10:0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偶然一次颞下颌关节脱位不一定会发展为复发性或习惯性关节前脱位,平日只要注意身体锻炼,避免身体过于疲劳,少做大张口动作,这种状况很少会再次发生
2013-12-21 10: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颞下颌关节脱位 下颌骨髁状突过度移动,越过关节运动正常界限,致使下颌固定于一明显的开门位置,不能自行复回原位,称颞下颌关节脱位。过度的张口运动,下颌骨尤其是下颌颏部受到外伤,均町造成颞下颌关节脱位。脱位后未及时正确治疗,致使关节囊及韧带松驰,关节后区损伤,则造成可复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临床表现] 1.下颌固定于明显的开口位,并前伸,面形变长,流涎,口齿不清。 2.耳屏前方触诊凹陷,颧弓下可触及脱位的髁状突。 3.仅后牙接触,前牙开胎,反骀。 4.如中线偏移则为单侧颗下颌关节脱位,脱位侧后牙开胎,健侧后牙反骀,下颌中线偏向健侧。 [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 2.X线检查可见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的前上方。 3.应与下颌骨髁状突颈骨折相鉴别。 (1)髁状突颈骨折,髁状突颈部有血肿、压痛。 (2)X线片可见到骨折线。 [治疗] 1‘及时复位,以避免髁状突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复位困难。 2.限制下颌运动,复位后应用绷带将下颌骨固定在复位后的位置,至少两周,以使损伤的关节囊、关节盘、关节韧带得以恢复,并防止 继发性复发性关节脱位。 3.复位方法:多采用口内手法复位。 (1)体位:患者坐位,头部紧靠椅背、墙等。下骀牙骀面的位置低于术者手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 (2)方法:术后位于患者前方,以纱布包裹两拇指,将两拇指置于患者下磨牙胎面,其余四指将颊部缓缓上推,当髁突下降,降到关节结节水平时,轻轻向后推,髁状突即可滑人关节凹内。此时,术者两拇指应迅速滑离胎面,以防止开颌肌群反射性痉挛收缩咬伤手指。 [预防与调养] 平时勿过大张口,不宜用牙咬过硬食物。复位后应限制下颌运动,进食软食物,以利恢复。 咬肌锻炼治疗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自1994年至1998年,对30例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TMJHD)患者行咬肌锻炼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无牙颌患者11例,深覆牙合9例,单侧偏嚼习惯者4例,开口过大且无明显牙合因素者5例,1例原因未确定。所有患者均无面瘫发生。就诊时病期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达5年。发病频率一般每日1~3次,最多可达7次。 2.咬肌锻炼方法:首先必须排除TMJ炎症存在,就位活动义齿,舌尖舔上腭,下颌处于息止颌位;再将双手置于双侧面部,使拇指位于咬肌区,余4指指腹放在颞部,勿加压按摩,目的是感知锻炼时双侧肌肉收缩情况,以保证双侧咬合力均衡。然后尽可能使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上下颌牙齿保持相对静止,空咬牙30~60次,每秒钟1次,觉疲劳酸痛后停止。注意双侧咬合力要均衡、适中,锻炼完毕可辅以TMJ及周围肌肉按摩数下,以减轻酸痛感,亦或小开口运动数下以松驰咬合肌群。平时的开口度应限制在2cm以内。每日锻炼3次,主要在早晨起床后、午饭后及晚上临睡前进行。每疗程为3个月. 参考资料:口腔科病
2013-12-16 10:0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飞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妇科
-
下巴脱臼在临床上时个常见的疾病,复位也很容易。建议你到医院的外科或者康复科,一般的大夫就可以复位,不需要任何的仪器。注意以后张嘴尽量不要太大。
2013-12-15 21:4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