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金国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医院肿瘤中心
二级甲等
放疗科
-
眼压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房水生成过多、房水流出受阻、全身性疾病、药物影响以及年龄增长等。 1. 房水生成过多:睫状突生成房水的速度增加,常见于睫状体炎症、虹膜睫状体炎等。 2. 房水流出受阻:如前房角狭窄、小梁网功能障碍、虹膜周边前粘连等,阻碍房水正常流出。 3.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和房水代谢,导致眼压升高。 4.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可能引起眼压升高。 5.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逐渐变大,可能会导致房角狭窄,影响房水流出,从而使眼压升高。 眼压高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旦发现眼压升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2-17 18:3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高眼压症,与角膜的厚度有一定关系。那两种药都是降眼压的常用药,能较好地控制眼压。建议您定期复查,严密观察视乳头杯盘比及视神经纤维层缺损情况。
2013-12-29 22:2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眼压是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人群的眼压范围(用schiotz压陷眼压计测量)为1.47-2.80千帕(即等于11-21mmHg).它可维持眼球的正常近球形的稳定形状,使眼球各个屈光介质界面与视网膜间保持恒定的,精确距离,获得良好的屈光状态.同时眼压也是房水循环的动力源泉,使房水得以完成营养眼内组织的重要生理功能.正常眼压不仅反映在眼压的绝对值上,还有双眼对称,昼夜压力相对稳定等特点. 眼压是某些疾病(如青光眼等)的重要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评价疗效,估测预后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对眼压影响最大的是房水.房水的总量为0.13~0.3ml,其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有蛋白质,电解质,抗坏血酸,乳酸,葡萄糖,脂类,酶类等,pH值为7.3~7.5.房水是由睫状体中睫状突产生的,然后进入后房,并经瞳孔流入前房,再经前房角排出.在一般情况下,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即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房水和排出的房水的量是相等的.如果房水的排出通道受阻碍,或因某种原因使房水产生的量增加,都可导致房水的蓄积,使眼压升高.若房水产生的量过少,房水的蓄积达不到一定量,眼压就会过低. 正常情况下,房水自睫状突上皮细胞生成后,经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然后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再通过巩膜内的集合管至睫状前静脉.生理性眼压的稳定性,主要有赖于房水生成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正是这种动态平衡使人眼正常眼压保持双眼对称(差异不超过5mmHg),昼夜相对稳定(波动不大于8mmHg). 当房水生成增加,或房水排出通道受阻时,房水就会在眼内逐渐积聚,眼压就会随之升高,当眼压超越了眼球内部组织,尤其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这就是青光眼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 临床上,部分病人眼压虽然已经超越了统计学的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观察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也有部分病人眼压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典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青光眼. 因此,高眼压并不都是青光眼,而正常眼压也不能排除青光眼.然而,这并不意味眼压测量不重要,眼压升高仍是引起视神经,视野损害的重要因素.眼压越高,对眼的危险性越大.
2013-12-28 22:2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您好!眼压高的原因有很多,青光眼或白内障等.可能是解剖学因素,房水流经瞳孔时的阻力,使后房压力持续升高,虹膜根部向前推移,房角变得更窄,形成相对性瞳孔阻滞状态,导致眼压升高.也可能是血管神经因素,如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功能失调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造成睫状体水肿,前移而堵塞房角等.建议您到医院确证后针对性治疗.建议您平时使用降眼压的眼药水,并到医院检查,确定病因,已进行针对性治疗.中医是治疗不错的选择,祝您早日康复。
2013-12-27 22:2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飞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妇科
-
正常眼压是10~21mmHg,眼压过高很容易因视神经受压力而造成伤害,即所谓的青光眼,因此最好尽早找眼科医师做个详细的检查,治疗法有眼药水治疗,口服药治疗,虹膜等雷射治疗或是手术治疗。
2013-12-19 22:4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