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雷 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缺乏导致,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常见于关节、肌肉和内脏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病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Ⅷ、Ⅸ或Ⅺ缺乏。 2.症状:关节反复出血可致关节畸形,肌肉出血可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内脏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3.诊断: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等明确诊断。 4.治疗: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凝血因子Ⅷ制剂、凝血因子Ⅸ制剂、重组人凝血因子等。 5.预防: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进行凝血功能监测。 6.预后: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但无法根治,患者需长期注意防护。 血友病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预防措施,患者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2024-12-19 04:5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病情分析:血友病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因子XI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指导意见:输因子及时、保护得好的病人,从外表看,是和常人没有区别的。只要注意在出血时(尤其是关节内出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就可以了。这类病人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影响人的自然寿命。深部组织内血肿可压迫附近血管引起组织坏死,压迫神经可出现肢体或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压迫血管可致相应供血部位缺血性坏死或淤血、水肿。口腔底部、咽后壁、喉及颈部出血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患者可因反复关节腔出血致使血液不能完全吸收,形成慢性炎症,滑膜增厚、纤维化,软骨变性及坏死,最终关节僵硬、畸形变,周围肌肉萎缩,导致正常活动受限。[2]
2014-01-13 12:5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 1 血友病根据缺乏凝血因子的程度不同,表现也略不同。轻型血友病可以完全没有临床表现,只是在手术、严重外伤时才出现表现。 2 重型血友病大多数在幼儿期(开始爬或学走路时)出现轻微外伤部位血肿。 3 如果有家族史,或外伤后出血不止等,应到当地综合性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检测,明确诊断,早期预防,避免致残。 仅供参考!
2014-01-11 12:5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因子XI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2014-01-10 12:5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周帅飞 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替代疗法是治疗血友病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将患者血浆因子水平提高到止血水平。
2014-01-04 13:0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