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龚峻梅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肿瘤科/血液病科
-
患者您好,蚕豆病是不能根治的,因为是他本身缺少了g6pd酶。蚕豆病的患者只能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注意饮食以及口服药物要谨慎。特别是要避免食用蚕豆以及蚕豆制品,以免引起溶血,在口服药物方面,最好是到医院就诊后让医生根据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的用法用量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祝健康。
2019-01-23 16:34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蚕豆病是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进食蚕豆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viciafaba)又名胡豆黄。 蚕豆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各地均有发现,而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为最多。3岁以下患者占70%,男性患者占90%。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人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由于G6PD缺乏属遗传性,所以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绝大多数病人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本病因南北各地气候不同而发病有迟有早。 蚕豆病发病情况颇为繁杂,如蚕豆病只发生于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曾经发生蚕豆病者每年吃蚕豆,但不一定每年都发病;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成年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小儿。由此可以推测,除了红细胞缺乏G6PD以外,必然还有其他因素与发病有关。可见,蚕豆病发生溶血的机理比G6PD缺乏所致的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复杂,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临床表现 蚕豆病起病急遽,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如因吸入花粉而发病者,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出现。潜伏期的长短与症状的轻重无关。 本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很严重。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或甚至如酱油。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6天。最重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全身衰竭,脉搏微弱而速,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以致死;但如能及时给以适当的治疗,仍有好转希望。 对蚕豆的诊断和防治 进食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是蚕豆病的主要特点,结合发病季节、发病地区、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家族史等,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如能证明患者的红细胞缺乏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则诊断更加明确。在低发地区,本病易被忽视而漏诊。 蚕豆病的溶血常常急速大量,贫血很严重,须及时输血或输入浓集红细胞。多数病人经输血1~2次后病情即见好转。要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应多饮水或静脉输注液体以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钾中毒。血压低者可加输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血液循环。 患者和已知有G6PD缺乏者应避免再进食蚕豆或与蚕豆花接触
2013-12-29 21:5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同山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俗称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俗称蚕豆病。蚕豆病重在预防,目前 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治愈。蚕豆病只能重在预防.本人或家族中有蚕豆病史的患者,应禁食蚕豆,并避免接触蚕豆花粉.不要在衣橱里放除臭丸.对蚕豆病有很好的预防,同时可以在医院治疗后回好转,但不宜治愈。一定要在饮食上多注意,预防为主。
2013-12-24 11:3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蚕豆病可用大剂量维生素B,C和补液等治疗.必要时需输血及应用肾上皮质激素.蚕豆病只能重在预防.本人或家族中有蚕豆病史者,应禁食蚕豆,并避免接触蚕豆花粉.不要在衣橱里放除臭丸.vit k3,vit k4 指的是维生素K3和K4,要禁止使用的药物 :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 SMZ,TNT等.要慎用的药物:扑热息痛,非拉西丁,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坦,维生素 C,维生素K,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磺胺嘧啶,磺胺胍,磺胺异恶唑,氯喹,秋水仙碱,苯海拉明,左旋多巴,苯妥英钠,普鲁卡因酰胺,乙胺嘧啶,奎尼丁,奎宁,SM,TMP,优降糖等
2013-12-19 21:5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笑书 医师
邢台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
蚕豆病就是G6PD酶缺乏导致的。在南部和西南相对多见。没法根治,只能防止,或者发生了后去医院治疗。不是大毛病,但是发病了要及时治疗,不然容易落后遗症,因为溶血对身体有损害。然后最重要的是平时生活中的注意,如果注意的好,一辈子都没事的。要注意下面这些物品的摄入:水杨酸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维生素K3和K4,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 SMZ、TNT等 。
2013-12-18 22:0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