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胆囊息肉 11.6mm*7mm 能否不切胆治疗,切胆有何副作用?
我妈妈今天去医院检查出来患有多发性胆囊息肉,11.6mm*7mm医生要做手术把整个胆拿掉,我妈妈很害怕,请问手术不拿掉胆能治疗吗?拿掉胆有哪些副作用?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伟 副主任医师
瑞丽市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骨科
-
多发性胆囊息肉若较大,通常手术治疗是常见选择。不切胆的保守治疗有一定局限性,切胆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消化功能改变、胆汁反流、胆总管结石风险增加等。 1. 保守治疗: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可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变化。但对于 11.6mm*7mm 大小的息肉,保守治疗效果可能不佳。 2. 手术治疗:切除胆囊是防止息肉恶变的有效手段。 3. 消化功能改变: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和浓缩,可能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4. 胆汁反流:失去胆囊的调节,胆汁可能反流进入胃,引起胃炎等疾病。 5. 胆总管结石风险: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可能代偿性扩张,增加胆总管结石的发生风险。 总之,对于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息肉大小、症状、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2024-12-17 18:5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你好,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如果超过1cm 以上时建议手术治疗的,因为息肉有恶变的可能的。建议定期复查。
2013-12-07 09:4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病情分析:多发性胆囊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所以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相比较,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大,对病人的危险性也大.指导意见: 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以往认为,原则上单发性息肉小于10mm可严密观察,多发性息肉或大于10mm的单发息肉多主张预防性切除.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保胆取息肉专科开展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手术,利用纤维胆道镜这一夜可视设备,取净息肉,保住胆囊,是目前最合理的多发性胆囊息肉治疗方法.
2013-12-04 09:4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外科学对胆囊息肉的指导性建议:1观察 胆囊内多发息肉,直径在1.0cm以下无症状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2预防性胆囊切除 1单发息肉;2大于1.0cm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4病变有增大者;5合并有胆囊结石者;6年龄在50岁以上者,伴有症状。以上均可以视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 您的超声提示多个息肉且小于1.0cm,因此,可以继续B超监测。如果您有过重的心理负担,那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内摘除:它是在术中通过胆道镜来观察胆囊内息肉的外观,对真假息肉进行初步判断。并可以将息肉取出做快速切片活检,最终根据病理结果来决定胆囊的去留。 关于中医治疗胆囊息肉我是这样认为的:人体生长肿瘤就如同木头上长菌类,只有在一定合适环境下才出现,如果消除了菌类生长环境,木头上也就不会出现菌类了。中医如果确实能够改变胆囊息肉的生长环境,那么胆囊内息肉有可能会消失。而西医却做不到这点。因此,如果是正规中医院所配制的药,又说能有治愈的病例,不妨试一试。 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2013-12-04 09:4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东升 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您好,胆囊息肉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可到当地正规医院肝胆外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等,一般较小的单发的息肉可以暂不治疗,定期随访即可。息肉较大、较多等则考虑要手术切除胆囊进行彻底治疗。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013-11-26 09:5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往往在体检或其他目的的检查中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后发现,分为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多数无临床表现,如息肉较大,可出现右胁隐痛,或牵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本病偶可发生息肉样原位癌。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