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岁女性患萎缩性胃炎如何应对
年龄:60 性别:女 病情描述: 你想解决什么问题:经医院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听说萎缩性胃炎很严重 伴随症状: 睡眠:差 大小便:减少 精神:差 饮食:差 体重:减少2kg 生育:是 过往史:冠心病 胃炎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胡春霞 副主任医师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不良饮食习惯等。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疼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1.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原因之一,自身免疫异常也可能导致。长期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也有影响。 2.症状:常见症状有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可能有贫血、消瘦等表现。 3.检查:胃镜及病理活检是诊断的关键。还可能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液检查等。 4.治疗:药物方面,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还有助消化药如复方消化酶等。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餐,少量多餐。 萎缩性胃炎虽然可能带来不适,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改善。患者要保持积极心态,定期复查。
2024-12-17 16:2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一般的人特别是年纪大的人很多都有萎缩性胃炎,当时要经常复查胃镜,因为萎缩性胃炎可以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 概念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据报道,我国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中西医都尢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中医主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甚多.有不少好的偏方验方,对改善自觉症状,促进病体康复大有帮助.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在其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出血,胃溃疡,贫血,胃癌等并发症,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重视. 一,病因病机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劳,失眠,受凉等,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机制.老年阴亏,七情内伤,饮食痰积,久病致瘀诸因素都可使脾胃功能受损,升降无力,气机运行不畅,而呈现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差,乏力等症状.本病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以正虚为本,正越虚则邪越结,邪越结则正越虚,常互相影响,难以速愈. 二,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一般来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胃脘部胀满: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脘部胀满不适较为多见,有的患者感觉胃部痞闷或胃脘有堵塞感,甚至腹部,胁肋部,胸部也感到胀满,暖气频频. (2)胃脘部疼痛:胃脘部疼痛可以单独出现,但多数情况下是与胃脘部胀满同时出现.呈胀痛,隐痛,钝痛,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剧痛或绞痛.疼痛部位一般在胃脘部,少数可出现在胁肋部,腹部,背部或胸部,胃脘部有局限的压痛或深压不适感.有的患者仅感胃脘部不适或难受,无可名状. (3)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患者自觉胃脘部灼热或嘈杂不适,部分有泛酸现象.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无食欲,或虽有食欲但进食后感胃脘胀满不适或消化不良. (4)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大便以秘结多见,常数日1次,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便溏.病程较久者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虚弱的症状. (5)贫血:可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因长期营养不良,铁剂补充不足所致,后者因内因子缺乏致使维生素B12减少所致.一般为轻,中度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眼结膜色淡,面色萎黄,甲床色淡或苍白等. 三,诊断依据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1)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 (2)症状体征: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贫血等. (3)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有颜色改变,变薄,血管透见及增生性改变.正常胃粘膜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同一部位的粘膜颜色也不一样,红色强的部位也带灰白色,而灰白,灰黄的部位也有略隆起的小红点或红斑存在;萎缩粘膜的范围也不一致,可以以弥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呈小灶状,境界常不明显.因腺体萎缩而使胃粘膜变薄,血管隐约可见,萎缩初期可见到粘膜内小血管,重者可见到粘膜下大血管,呈暗红色树枝状.腺体萎缩后,腺窝可增生延长或有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粘膜层变厚,此时不能看到粘膜下血管,只见粘膜表面粗糙不平,颗粒或结节,有僵硬感,光泽也有变化. (4)病理检查:表现为固有腺体萎缩,粘膜肌层增厚,以及固有膜炎症,淋巴滤泡形成,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可有可无)等. (5)X线钡餐检查:可见粘膜皱襞减少,平坦,胃窦胃炎可见胃窦轮廓呈钝锯齿状,窦部痉挛,也可有粘膜紊乱,充盈缺损,向心性狭窄等改变.胃液分析胃酸正常或缺乏. 四,常见的中医证型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素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中医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基本证型. (1)肝胃气滞型:胃脘胀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痛无定处,攻撑连胁,不思饮食,遇情志不遂则加重,嗳气频作,矢气较舒,大便不畅,时有腹痛欲便,便后痛减,或有恶心呕吐,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2)脾胃虚寒型:平素四肢不温,怕冷,胃脘部不适或有微痛,喜热食,食冷则不舒或常因多食生冷而发病,疼痛喜用手按或热熨,得按或热熨则痛减,泛吐清涎,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迟缓或沉. (3)胃气不足型:脘腹胀满,暖气呃逆,或食欲不振,食后更感脘腹胀痛不适,或恶心呕吐,脘腹时痛,神疲乏力,时有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4)气滞食积型:胃脘部不适或胀满,时时嗳气,偶有轻微疼痛,攻撑不定,食欲减退,多食则易引起食物不化,或呕吐酸腐,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兼滑. (5)胃热阴虚型:胃脘部不适,时有痞塞或微痛,有灼热感,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潮红,胃痞,胃痛常由热食或热性食物而诱发,大便不畅或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6)气滞血瘀型:平素情志不舒,常抑郁,易激动,善太息,脘腹胀满,疼痛不适,每遇情志不畅而胃脘部不适,疼痛加重,疼痛固定不移,按之明显,入夜痛甚,嗳气,饥不欲食,心烦少寐,口渴而不欲饮,舌质暗有瘀点,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涩. (7)寒热夹杂型:胃脘闷胀或脘腹痞满,嘈杂不舒,似痛非痛,饭后饱胀,食欲减退,口苦口粘,大便不畅或时有干结,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8)气血亏虚型:身体虚弱,面色无华,唇色淡白,平素食欲不振,易感冒,常自汗出,动则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胃痞,胃痛常因过劳而诱发,胃痛隐隐,喜得揉按,空腹痛重,进食可缓解,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014-01-09 11:4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的病情已经了解,建议:点击此处参考我的文章 《萎缩性胃炎主要的治疗措施》
2014-01-07 11:4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014-01-06 11:4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田林刚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萎缩性胃炎。平时吃饭除了注意细嚼慢咽,多食易消化食物外,还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胃部保暖,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建议到医院进行胃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通过中医调理一下。
2014-01-01 14:2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