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热点资讯 > 正文
创伤
挂号科室:急诊科 同类疾病:烧伤软组织损伤冻伤脑外伤尿道损伤

孤儿被领养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2012-06-15 14:52:48      家庭医生在线

孤儿被领养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目前,社会上不少人想领养地震孤儿,领养家庭的成员本身有一个心理调适的过程。本文指出孤儿在被领养期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希望他们对此有充分预知。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

  1.被怜悯感。由于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及媒体的过度渲染,社会上普遍对孤儿抱有同情心理,但同情如果得不到恰当的表现,反而会加重孤儿的被怜悯感,从而加重孤儿的心理负担。因而,领养者不要对其有过于特别的照顾,避免其有多余的想法。

  2.多余感。由于领养的家庭多数是条件较好的城市家庭,基本上过着物质条件与原来相比较优裕的生活,不需要孤儿为家庭做什么。这样会使孤儿觉得自己对新的家庭一点贡献没有。所以,可以根据孤儿个人好恶,适当让他做些家务,使他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价值。

  3.易感、多疑。孤儿在与养父母尚未建立绝对信任关系前,往往存在一定的戒备和试探心理,对养父母的喜怒哀乐及一言一行极为敏感。养父母一生气,孤儿就很容易想七想八,而且会很自责,总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对孤儿要细心一些,多一些宽容与耐心,同时也要让孤儿了解每位家庭成员的个性和脾气。

  4.自闭,社交恐怖。这一点是与上述几点互为联系的,主要由自卑心理及引起。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著名的心理成长“八阶段论”,认为1.5岁前儿童心理处于基本信赖与不信赖的矛盾活动中(BasicTrustvs.Mistrust),1-3岁儿童心理处于发展自主性与羞愧、怀疑(Autonomyvs.Shame&Doubt)阶段,3-6岁处于发展主动性与内疚(Initiativevs.Guilt)阶段,6-12岁处于发展勤勉与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阶段。这说明认识各阶段儿童的心理与个性发展特点,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的重要性。当然,仅凭养父母的努力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避免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默契和共同努力。首要的是帮助孤儿建立正确的认知和重树信心。

  5.间歇性“灾难重现”。这属于地震后遗症。由于创伤太大,孤儿短期内由于害怕重复创伤经历,有选择性地失忆。但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创伤情境与体验有可能从潜意识中调出来,呈间歇性“灾难重现”,严重时会产生惊恐并发生理抽搐现象。所以在心理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尽早让孤儿逐步回忆,并描述出心中的恐怖体验,平时也启发他们用写日记、写博客、绘画等方式释放心中的恐惧。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