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育儿 > 学龄前 > 正文

暑期到来 家长不可疏忽安全问题

2012-07-12 11:38:53      家庭医生在线

  意外伤害是儿童就诊的主要诱因。意外伤害已成为世界各国0―14岁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中国儿童死亡原因中26。1%为意外伤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上升。我国儿童死亡中每4人就有1人是因意外伤害事故造成,超过了因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和儿童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死亡率。

  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0%左右,其中4%的儿童致残,1%的儿童死亡。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人数比儿童恶性肿瘤等4种疾病死亡人数的总和还多,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意外受伤需要就医或者留下残疾。

  儿童意外伤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差异和年龄特征。调查显示,南方儿童意外伤害的前三位死因是溺水、窒息和车祸,而北方儿童更多的死于窒息、中毒和车祸。城市儿童的首位意外死因是车祸,农村则为溺水。1岁以内婴儿多因窒息死亡,1~4岁儿童常死于溺水,5~14岁儿童则以车祸为主要死因。

  暑假是意外伤害高发期

  据市急救中心统计,从6月份开始,北京市青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事故而呼叫急救车的超过200起。其中,120急救中心的接警量较去年上升23%。在这些意外事件中,儿童外伤占据了最大比例,车祸则为第二“杀手”。

  此外,因家长疏忽造成的电击、烫伤、溺水、坠落等伤害也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多发生在下午5点到晚8点之间,这个时间段通常家长刚吃过晚饭,在休息或外出遛弯时,对儿童照看不周。医务人员提醒,暑假期间孩子独自在家时间较长,家长一定要加强防护意识。

  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家长应在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务必确保孩子不会进一步遭到损伤。此外,120急救中心定期开设免费的急救课程,家长可以参加学习。

  简单急救常识

  专家表示:儿童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如当事者具有救护、自救的知识,能冷静、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争取时间,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儿童意外伤害按其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类:

  1。迅速危及生命的如淹溺、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车祸和中毒等。这一类事故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2。另一类意外伤害虽不会顷刻致命,但也十分严重,如各种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等,如迟迟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严重后果。

  3。还有一类是轻微的意外伤害,如小刀划破了一个小口,摔破了一点皮等,这些在家里可进行简单处理,必要时到医院治疗。

  儿童意外伤害需要急救处理的是前两类,急救处理的原则是:

  抢救生命:首先要注意的是受伤儿童的呼吸、心跳是否正常。如果受伤儿童心跳、呼吸不规律,快要停止或刚刚停止,当务之急就是设法暂时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病儿呼吸,以期恢复自主呼吸。在常温下,呼吸、心跳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生命就会岌岌可危;超过10分钟,病儿就很难复苏。如果不立即进行急救,只等送医院再救,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预防并发症:在抢救病儿时要尽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以后留下后遗症。如儿童摔伤或坠落伤时可发生脊柱骨折。当病儿脊背疼痛疑有脊柱骨折时,应严禁让病儿走动,转运时一定用木板作担架运送。如果让病儿走动,或用绳索等软担架运送,或抱着背着转送,都可能因脊椎的活动而损伤脊髓神经,造成截瘫。

  溺水烫伤等意外伤害需重点防护

  烫伤是0-5岁儿童最容易发生在家里的意外伤害之一。0-5岁的幼儿,心中对周围事物好奇的种子逐渐萌芽,电饭煲冒出的白烟,红彤彤的瓦斯……他们都想去亲密接触,特别是夏季,穿衣少、皮肤外露,使得这些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孩子极易发生严重的烧烫伤。

  烧烫的巨大伤痛,漫长的康复期,高额的治疗费用,以及可能留下终生的疤痕和残疾,这些原本可以预防的伤害却成了孩子童年的痛苦回忆!

  1。 把家中暖瓶,饮水器和电饭煲等热容器放在高处,使孩子不易碰到。

  2。 尽量不用桌布,以防孩子拉扯桌布引起盛放热液的容器翻到。

  3。 把点火用具,如打火机,火柴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处,并教导孩子不玩。

  4。 煤气不用时关掉总开关,以防孩子模仿点火

  5。 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并总是用手先试或用水温卡测水温,使水温保持在38度左右。

  6。 使用电取暖器,注意远离孩子,或加围栏;热水袋、暖手煲等也要时刻注意其温度不过高。

  7。 家里的电插板,电源线等要远离孩子。婴幼儿会啃咬电线而被点击。

  8。 把家用强力清洁剂,如除污剂,碱水,浓硫酸等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免被孩子误食或泼洒到脸上或其他暴露的皮肤上,导致化学性烧伤。

    编辑推荐:

    暑期孩子出游警惕“三毒”

    10岁男童溺亡河涌 暑假将至要为孩子系好“安全带”

    提醒暑假儿童需预防“旅游病”

(责任编辑:方徽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