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早教 > 心理 > 正文
烦躁不安
挂号科室:中医科 同类疾病:焦虑症中毒曼陀罗中毒 空鼻症

保姆在悄悄影响着你的孩子

2012-10-28 18:07:01    作者:桑标  家庭医生在线

  一户上海人家,请了一位山东保姆,宝宝整天由保姆带着。转眼间孩子开口说话了,令父母惊讶的是,孩子说出来的居然是一口山东话!此时父母着急了,岂料孩子的口音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武汉市民王芳的宝宝刚满一岁,却一连换了好几个小保姆,主要是她认为保姆的长相不好看。她觉得漂亮保姆带大的孩子,会越长越漂亮。所以,她坚持要雇一位年轻漂亮的保姆。

  如今,许多家庭为了减轻育儿负担,纷纷请保姆帮忙。某些人认为漂亮保姆所带出的孩子也会变得漂亮,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然而,保姆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对幼儿身心发育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保姆削弱了亲子依恋

  婴儿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交往。在这种不断的交往过程中,婴儿与父母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烈、持久而又密切的感情联系。具体表现为:孩子对他的主要照料者特别亲近,每当照料者不在身边,就会显得焦虑不安。1958年,美国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尔贝将这种现象称为“依恋”。

  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容易造就两种亲子交往的家庭类型:一是过度关注型,父母处处关心孩子、介入孩子的生活,生怕对孩子关注、照料得不够;二是参与不足型,父母或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客观原因),或不情愿让孩子过多地拖自己后腿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照料他(主观原因)。参与不足型的家庭,保姆的介入就成为通常的解决途径。

  在儿童半岁到两岁期间,是儿童的依恋关系明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依恋指向特定的人,在和依恋对象分离时,会出现焦虑不安;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也会比较胆小谨慎,表现出认生现象。如果父母照料孩子时间少,固定的保姆成为婴儿的主要抚养者,孩子的依恋对象极有可能就是保姆;如果保姆走马灯似的换,使得孩子要不断地克服和陌生人相处的恐惧,孩子便会更多地表现出情绪上的烦躁不安、行为上的哭闹。

  无论是固定的保姆,还是不断轮换的保姆,事实上都削弱了亲子依恋关系。这是保姆对亲子关系的最大影响。由于母爱与母子依恋的缺失,将对孩子的生理、社会性、情绪与智力的发展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造成儿童胆小害怕、呆板迟钝、不与人交往等退缩性行为,而且这些不良行为的后果往往难以扭转。常常听年轻的父母说,不知孩子长大后跟自己亲不亲,会不会孝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要你留意儿童早期的依恋行为,就不难找出答案。

  找个怎样的保姆

  应该看到,大多数家庭给孩子找保姆实在是出于迫不得已。因而我们也只能就如何找个好保姆、有了保姆以后父母又该怎样做等,提出一些建议。

  找个有文化素质的保姆 如果保姆初中或高中毕业,并掌握一些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会有助于育儿的科学化。例如,经常给幼儿介绍周围的事物、自然现象等,或是给幼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就相对比沉默寡言的保姆带出来的孩子要发展得快;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如果保姆有歌舞、绘画、手工等一技之长用以引导幼儿,则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相应的兴趣。

  找个善于理解并适应孩子的保姆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养育者得先摸准他的脾气,不然很难贯彻相应的育儿方法。此外,孩子先天有别,一种教养方式在这个孩子身上管用,未必能令其他孩子同样称心如意。所以,要取得理想的养育效果,得选择一种与孩子的个体独特性较为匹配的教养方式。特别是对那些很难适应新生活的儿童,作为主要抚养者的保姆,更需要善于理解并适应孩子,否则带孩子的效果可想而知。

  找个身心健康的保姆 个体是处在大大小小的环境系统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因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通常与父母有关,与家庭因子有关。因此,孩子一旦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原因并不单在他自己身上。更多的时候,父母的行为方式、情绪情感,家庭系统中的其他因子,都可能成为造成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例如,对精神疾病的分析研究表明,52%的病人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有着十分不利的家庭环境。因此,自然要防止时常与孩子交往的保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而在不经意中扮演了“孩子心理问题的制造者”。

  保姆代替不了双亲

  有些父母以为,一旦找到了一个称心如意的保姆,孩子就可以完全放手给她了,自己只要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了。那么,有了保姆以后,父母又该怎样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父母须特别注意。

  首先,父母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玩耍和交流。正是抛开了照料孩子过程中许多婆婆妈妈的事情,父母才可以在与孩子的亲子交流上多花些功夫。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新闻中,孩子在保姆的“熏陶”下,居然学来一口山东话,的确让人啼笑皆非。须知孩子在出生时,其发音器官具备发任何一种语音的能力。也正是在半岁到两岁期间,处于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孩子极为敏感于周围的语言环境,父母不与他交流,学会的自然就是山东话了。

  其次,父母要形成适度的育儿敏感性和反应性。一般而言,敏感性指父母对儿童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也就是说,孩子需要你的关注与帮助时你是否能很快意识到;而反应性则指父母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而及时地予以满足。父母对孩子发展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孩子饮食、睡眠、身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二是对孩子寻求注意、感情抚慰、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适度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意味着父母既要关注孩子那些外在的生理与躯体需求,也要关注孩子内在的心理需要。不要因为孩子看起来尚小,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不闻不问。其实,孩子也有着丰富的、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研究发现,不少人的心理问题,根源就在于早期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合理而足够的关注。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在婴儿期,需要父母对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语言、动作、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感、良好的亲子依恋的形成等方面有足够的关注;在幼儿期,父母应该对儿童的独立意识、探索活动、社会交往有更多的敏感和反应,等等。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弥补保姆养育孩子所造成的不足,从而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方徽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