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早教 > 智力 > 语言教育 > 正文
并指
挂号科室:整形美容科 同类疾病:拇指缺损多指断指巨指症短指畸形

孩子不会说话 应当怪父母

2013-01-20 18:06:54    作者:黄仁发  家庭医生在线

  这是一位外表有点憨的急性子妇女,携着1岁零10个月的儿子前来咨询。她说儿子什么都懂,就是不肯开口说话,有时嘴嘟哝着像是要说话的样子,可等了半天仍无话。她带儿子去过医院儿科看病,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她咨询有什么办法能使她儿子开口说话。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手段,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孩子3~6个月大时已开始能分辨噪音和乐音,懂得成人讲话时流露的感情,高兴时还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7~10个月时能重复好几种声音,常会咿咿呀呀自得其乐,开始咿呀学语,能感受到成人讲话的语调和节奏,理解成人说话的含义,并能根据成人的语言做出一定的动作,有的已会说单词句,如“奶奶”、“妈妈”之类;10~18个月时,能说单词句和双词句,如“妈妈、饭饭”、“糖糖、吃吃”之类,看图画时能指着认识的东西叫出名称,能央求大人讲故事,会模仿成人所说的词语;18个月~3岁,这是孩子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他们已开始说含多词的话语,学会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出现复合句,喜欢交际,好发问,爱听故事和儿歌,喜欢大人给他讲小人书,并能记住一些故事内容,掌握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已基本具备。

  国外有心理学家将语言誉之为“智慧果”,并指出对孩子及时进行语言训练是早期教育的中心环节之一。而这孩子已经1岁零10个月了,不仅不会开口说话,连音都不发,怎能不令人焦急呢?

  哇的一声,那小孩看了一下他的母亲,又看了一下心理咨询师,便哭了起来。但仅此一声,便自行止哭。看来,这孩子有些胆怯。

  从这么一个“小片段”,心理咨询师看出了一些问题。他问孩子的母亲:“他嘴嘟哝着想说话时,你催逼了他?”

  “催逼也不起作用,他就不说……”

  “孩子想说又说不出来时,家长只能引导和耐心等待,怎么能催逼?你一催逼,他一急就更说不出话来。”

  阐明训练孩子说话的“引导”道理后,心理咨询师进一步指出“鼓励”的必要。孩子初学说话时的心理是一怕说错,二怕大人训斥。所以,只要他们敢于开口,家长就必须给予肯定,并在肯定基础上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多说话。比如,孩子缠着妈妈“抱抱”,妈妈应鼓励孩子多说一个词,如“妈妈,抱抱”,待孩子说出后,再满意地抱起孩子。刚学说话的孩子,只会跟着大人的尾音学话,不会独立回答问题,这就需要做父母的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由会说单词到会说多词,再能连词成句,独立回答。

  孩子在学话期间,往往喜欢自言自语,讲些旁人听不懂,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的话。有时他们说不出某种东西的名称,就会自己为其创“新名”。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应细心观察他们到底想说什么,然后以“欣赏”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说出该事物的名称。

  孩子学会说话后,更应当鼓励和引导他们多说话,使谈话更加深入,可以插进诸如“是这样吗?”“真有趣!”“后来怎么样?”之类的话茬,跌宕迂回,让孩子尽可能多说话。

  言为心声,训练孩子说话,家长自始至终应贯彻审美教育——语言美。语言美的基本要素是:待之以礼,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味;空话、假话和脏话都是不美的语言。语言美的训练,一是注重语言的形式结构美,掌握严密的逻辑,使用规范的语言,运用生动的语句。二是注重语音美,包括语调美、音色美、共鸣美、语势美,具体做到圆、明、清、正、纯。“圆”,音质圆润悦耳,音量饱满,充实有力;“明”,音调高低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清”,吐字清晰可辨;“正”,发音正确,不讲错音别字;“纯”,语言的发音有系统性,不夹南腔北调。此外,要求在实际交往中,语态谦逊、热情,恰如其分地使用见面语、感谢语、关心语、鼓励语和告别语。

  倘若孩子发音娇嗲,或学口吃说话,或说话拖音、加音,或加些不应有的动作等,家长都必须立即矫正,千万不可听之任之。

  咨询结束,那妇女抱起小孩告辞。心理咨询师疼爱地摸了一下小孩的头(咨询全过程,咨询师不时向他投以友善的眼光)并和蔼地向孩子招手:“小朋友,再见!”果然,小孩举起手,学着咨询师的尾音,和了一声喉音“见——!”咨询师立马鼓掌强化:“宝宝,真聪明!”这下,孩子壮了胆,大声发出“见——,见——!”面对此情此景,那妇女蓦地滚下热泪,千恩万谢地走出咨询室。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方徽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